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黄陵矿业集团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现状,影响专用线货车停时的主要原因是列车运行速度低、无效空车较多、装车效率不高、信息不顺畅,使专用线货车停留时间过长,影响铁路运输效率。在对黄陵矿业集团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压缩到达作业时间,改造装车设备、设施,加强作业组织、减少车辆等待时间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战略装车点是全面改进货运作业流程的高效运输与管理模式。结合遵义车务段规划、建设战略装车点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科学选点和布局、改善作业设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战略装车点,提高运输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路企直通运输,优化企业作业组织,针对黄陵矿业铁路专用线在运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组织流程、机车运用方案,结合车站布局及作业分工,提出“一站两点”的运输组织模式,通过填写“黄陵矿区技术作业大表”,编制阶段计划,系统掌握矿区列车运行、机车动态、调车作业、装车进度,全面提高专用线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结合合肥站、合肥东站运输生产技术作业情况,分析影响技术站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优化车站作业组织、压缩货车集结时间、提高尾部编组能力、协调车站与机务部门的关系、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科学组织天窗修、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等措施,以提高技术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中欧班列是促进中欧及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良好的时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优势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运力保障。为提高中欧班列的竞争力,在阐述中欧班列开行现状的基础上,从运输能力紧张、按图行车难度大、技术站作业时间长、专用车辆保有量不足等方面,分析影响中欧班列运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铁路中欧班列运行速度对策,即:组织按图行车,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加强运输服务全程盯控,提高铁路口岸站能力,增加专用车辆的保有量,强化中欧班列质量考核,为进一步压缩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欧国际铁路运输是"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建设的核心,而铁路国境口岸站是运输通道的关键节点。随着运量提升,铁路过境口岸站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以提升口岸站作业效率为目的,在口岸站作业流程分析的基础上,以全作业流程平均周期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口岸站作业流程的Petri网模型,利用ExSpect软件对口岸站作业流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口岸站作业流程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刘丹 《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3):107-114+133
粤西地区拥有良好的建筑用花岗岩矿产资源禀赋,结合地区交通状况,发挥海铁联运优势,花岗岩砂石骨料通过铁路运至港口装船。采用底开门漏斗车运输砂石骨料,上游矿区建设集装站设环形装车线及散料快速装车系统,开行矿区至港湾站的循环固定车底直达列车,港口建设港湾站设贯通式砂石骨料卸车线,合理匹配底开门漏斗车与卸料槽的适应性。研究集装站装车作业方式和车站布置形式,确定铁路装车作业流程,通过分析港湾站运输组织方案和卸车作业流程,选择一站两场纵列式港湾站布置形式,按照海铁联运产业政策,结合供应链环节中铁路系统、港口系统和海运及装船系统多要素比选得出推荐意见,为采矿业企业的砂石骨料陆港运输提供智能高效、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优化重载运输车流组织策略,充分利用现有装车地、组合站和线路条件来提高铁路运能是缓解我国铁路主要干线网络运量矛盾的关键。在综合考虑装车地直达运输系统时间消耗的基础上,针对运输网络中存在路径择优及重载通道部分车站进行换重作业的特殊情况下,构建以重载列车组合作业时间及在途运行消耗之和最小的装车地直达车流组织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果蝇算法来求解优化问题。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所给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主要使用普通平车运输大型车辆,在铁路装载时一直依靠人工手段,不仅装载难度高、安全性低,而且作业时间长、人员消耗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对装车效率造成影响。研究在分析大型车辆铁路装载过程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大型车辆铁路装载存在装载时间较长、装载过程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装载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磁导航技术的大型车辆铁路装载智能化引导系统,可以实时计算车辆与平车边缘距离,并具备调节功能,给驾驶员提供直观信息,使其可以在无外部提示的情况下掌握车辆与平车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不改变原有装车模式,为提高车辆装载效率、确保铁路装载现场安全提供一种可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铁路车站现车管理系统如何发挥其整体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成都铁路局已在20个车站建成计算机现车管理系统,并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突破大屏幕彩色显示站线现车技术的运输18点统计作业自动化两项关键,整个管理系统通过“技术配套,挖潜改造”,再加上解决好“用、管、修”问题,在调度指挥作业计划编制中,加快了编制进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对车站作业效率可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