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农产品贸易连年逆差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逆差结构、对策建议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是中国和东盟的传统贸易产品,双方农产品贸易由来已久。随着近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在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缺乏比较优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制约农产品的优质生产,农产品出口大都以原材料为主价格普遍偏低。综合以上几个因素,通过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逆差表现及其原因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减少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本文以出现巨额逆差的粮谷、畜禽产品、棉花和食糖为例,对我国农产品逆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三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成因,认为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要扭转这一局面,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转变对逆差的认知,调整产品结构,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进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放大。在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着农产品生产的品质,农产品出口大都以原材料为主且价格普遍偏低。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探索性地提出减少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是中国重要的贸易逆差来源之一.2004年以后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减少来自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本文从国别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结构,并比较了中日对东盟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同.本文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应对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宁川  陈泽远 《经济师》2007,(6):128-129
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贸易逆差之一。文章通过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时空分布、形成原因以及教育贸易逆差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对我国发展国际教育、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程度、信息不对称以及搜索成本等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低收入人群以及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影子银行体系以及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监管缺失,也带来了高融资成本及高风险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三元金融结构为基础,从普惠金融四个目标出发,对比分析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不具备完全普惠性的现状,体现在金融服务覆盖率低、融资成本差异过大以及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最后,从客户需求、微观金融机构与市场、宏观监督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对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长期存在逆差.通过与美国等世界影视贸易大国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对中国如何发展影视文化贸易,扩大中国影视产品出口,分别从政府和影视文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现状、格局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口额逐年增加,2004年到2006年还出现连续三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就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现状、中国农产品进口在世界农产品进口中的地位、农产品贸易逆差、进口来源地、进口产品主体、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10年3月中国出现逆差,结束连续70个月顺差的局面。3月份,进出口都有增加,但是进口增加更多。比起以往,中国对原材料及初级产品的进口加大,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的逆差。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主要出口伙伴国或地区经济复苏缓慢,而相比之下,中国提前走出危机,并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扩大进口。总之,这次逆差偶然性因素比较大,而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不会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1.
笔者将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并利用中国1995年~2010年HS-6位数出口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便利化和FDI对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的影响。双边贸易便利化对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存在显著正的影响,并且中国贸易便利化作用较大,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对价格边际影响不显著。FDI对三元边际都存在正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数量边际。识别各因素的作用为中国出口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的升级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颖 《技术经济》2009,28(8):87-92
本文阐述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总体扩大趋势。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次,中国对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再者,主要出口农产品形成的贸易逆差是构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下降,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逆差国的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也是引起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It is well known that nations with high trade deficits normally have higher interest rates than those with surplus or balanced trade. However, such has not been the case with the USA, which has seen a relentless trade deficit since 1982. Its interest rates have been lower than those prevailing in many trade‐surplus nations. Furthermore, these rates fell even as the trade shortfall shot up, generating an interest‐rate paradox.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unlike for other nations, the rising trade deficit itself became the cause of lower US interest rates, and this happened because of the world's strong interest in maintaining a high value of the dollar.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创了贸易增长的三元分解框架,并且利用1995-2004年六分位贸易数据,将中国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与价格增长,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参数技术研究了中国出口增长模式.结论发现: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低、数量高;从增长看,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广度增长速度次之,两者共同成就了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价格对出口增长几乎没有贡献;这一结论对于不同技术、不同数据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5.
齐俊妍 《现代财经》2006,26(8):64-68
目前依据传统的产品分类进行国际贸易结构分析,难以更细致地描述一国贸易结构的特性并进行国际比较。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分布的视角进行国际贸易结构分析,显现出比传统分析方法更多的优势,据此能较好地反映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在国际分工中的相关信息,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结构进行比较。据此进行的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比较,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赵玉焕 《经济纵横》2005,(11):46-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份额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产品贸易中加工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农产品贸易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7.
三次产业演进规律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性,旨在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与三次产业雏形形成的基础上,阐述三次产业理论的创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社会)演进的规律,进而分析我国三次产业演进的特点以及我国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后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95—2008年WTO成员TBT通报构造了进口覆盖率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量化指标,并基于全球105个国家产业层面的双边贸易数据和HMR两阶段重力模型,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边际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整体检验结果发现,作为成本增加型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影响了贸易国出口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由此影响了贸易国出口量的调整和出口概率的变动。分组检验结果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