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过对 5年多来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的研究 ,本文认为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大量货币不是被传导并作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实体经济环节 ,而是“渗漏”到股票市场“漏斗”和银行体系“黑洞” ,其效应构成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反制力量。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渗漏”效应产生的最直接、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们交织在一起 ,共同驱动货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大量“渗漏” ,导致严重的“渗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必须有效抑制“渗漏”效应。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脱离常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到冲击.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法,经验检验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计量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流动性这两个微观特征变量对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变动的作用明显,而中央银行货币净投放政策效果不大,货币政策变量与商业银行微观特征变量的交叉项系数不显著,可能原因是经济刺激政策、金融创新及影子银行扭曲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有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理论与实证沿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系数自回归分布滞后(VADL)模型,以中国财政赤字占比作为财政政策变量,用2005-2015年的季度数据估计了财政赤字占比对VADL模型的系数所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四个重要命题.据此得出了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最为顺畅,货币中性性质显著;财政收支不平衡时,货币政策传导会出现非对称时滞,财政盈余不利于货币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影响实体经济的路径,它是货币政策有效运作的基础。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条件下,股票市场不仅提供资源配置、风险分散、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而且是货币政策重要的传导渠道。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或股价本身并不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直接的调控目标,但中央银行每一次操作或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股价的变化,进而导致投资或消费等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着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了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淑慧 《经济师》2003,(3):61-62
文章简介了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理论 ,并着重说明了它在资产市场的传导途径 ,指出资产价格的重要性和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及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何剑  刘钰 《财经科学》2024,(3):33-44
“防风险”与“促发展”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运用SV-TVP-SVAR模型详细刻画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的经济金融调控效应,实证检验宏观调控二元目标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量价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短中长期均具有“防风险”效应,“促发展”效应则体现在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防风险”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促发展”效应体现在中长期;另一方面,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非一致的时变影响关系,表明宏观调控“防风险”与“促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矛盾,且二者交互影响的传导机制亦有所不同。因此,应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传统的西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的流动性陷阱中无效,但是,由于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百年发展,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知道,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要经过中央银行的决策执行传导阶段,商业银行的吸收消化贯彻阶段和工商实业界的适应调整转向阶段。这一过程涉及到四层机构(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六方人员(政府高层决策人员、政府机构人员、中央银行职员、商业银行职员、企业人员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各方的权衡、拖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政策的作用效果。因此,一个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是政策效用能够实施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机制梗阻,以致出现货币政策“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果”的非正常局面。分析原因,理顺机制,是我国当前整顿金融秩序、强化金融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 一、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传导梗阻探源 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传导机制各要素之间相互衔接配合的问题,此各个环节的问题表现在: 决策梗阻:来自中央银行内部 的耗力 有效的货币政策应具备科学性,执行的结果能达到熨平经济波动的目标,这就要求货币政策的决策要先于经济周期一个“节拍”,这个“节拍”的长短正好等于货币政策贯彻的“时滞”,以实现货币政策的逆经济风向调节。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先于经济周期这样一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