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果作为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的手法,其中《巴黎圣母院》堪称是其巅峰之作.他在这部小说中采用多重对照的原则,即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将作品中人物的"善良"与"邪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主要从"飞翔"角度阐述托妮·莫瑞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的主题."飞翔"是黑人文化中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将这个传说作为故事的主线和象征的核心创作出了该部小说,旨在弘扬黑人民族传统,指引当代黑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民族,摆正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下<所罗门之歌>及选择的主题,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四位人物的不同"飞翔":奶娃·戴德的父亲小麦肯·戴德,姑妈派拉特,他的朋友吉他,以及奶娃自己的"飞翔",第三部分总结全篇,点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前的关于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它的主题或者艺术技巧,例如死亡和象征主义,很少有人用文学理论探讨他的哥特式文学创作。为了弥补这个空缺,用具体的例子抓住坡抽象的文学理论的主旨,这篇论文以坡的"整体效果论"为指导,通过对小说背景、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分析,全面解读短篇小说《厄舍屋的倒塌》。  相似文献   

4.
廖格 《魅力中国》2009,(22):128-129
《蝇王》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作品通过对古代神话的戏拟,深刻剖析了人性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文本中频繁出现的"石头"意象进行分析,达到从符号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1):266-266
弗兰茨·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城堡》写于1922年1月到9月,是他的小说中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一部作品。本文就它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6.
马丽 《黑河学刊》2011,(6):40-42
萧乾的记者经历尤其是记者期间从事的新闻写作,对其小说特别是后期的小说创作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后期小说创作融了新闻手段。他注重"小事",以小见大,通过小的故事情节来体现当时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大主题;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方式,打破以往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方式的格局,以一系列的人物特点来展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萧乾采用新闻特写中常用的电影镜头的写法,使小说故事情节充满动态的镜头感。新闻写作的手段对萧乾后期小说的渗入,使得这一时期的小说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洛奇的小说《换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说《换位》中的情节、人物、主题二元对立的分析,揭示该小说如何以二元对立结构悖论性地表迭具有后结构主义特性的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运用了他的"冰山风格"的创作方法,对风和雨进行了大量的渲染,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作品反映的主题等方面剖析了"迷惘的一代"厌恶战争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世界和平的意味深长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小布朗先生》 是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力作. 作品通过应用人物原型、 意象原型和母题原型, 霍桑一方面揭示了人性恶这一可怕的真相, 另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使作品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女性写作中独树一帜.女作家在对故园冻土的深情注视中,以洋溢着"伤怀之美"的文字经营出原野、月光、菜园、墓园等极富北国风情的意象,在透露深邃的人生况味的同时传达出鲜明的诗化倾向.小说的诗意书写主要从三个向度展开自然诗意、情感诗意、生命诗意.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环境,人物和桑提亚哥身体和思维的活动.他们以各自的角度引出并升华了主题.其中,环境象征意义引出小说情节并突出老人航程的艰难,环境象征手法的运用暗示出了海明威浓重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小说中一种以"穿越"为题材的小说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此类小说的走红与其新奇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很大的关系.陌生化手法在穿越小说中人物设置、情节设置、环境设置等方面的运用,大大地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学接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围绕着大萧条时期形形色色的人物,表现了一个主题:在艰难的困境里,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抛弃"小我",融入"大我",从个人主义的小圈子里跳到集体主义的熔炉里,依靠广大劳动人民自身的觉醒和团结,才有可能改变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张贤亮的生平遭遇谈起,然后简单归纳了他创作的总体艺术风格和特点。他各个时期的写作侧重有所不同,描绘了各色各样的人物及多样的情结,如"恋母"情结,还有很多关于性爱和饥饿的描写,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伤痕记忆。本文主要研究他早期的端篇小说《灵与肉》来探视他文中的"孤独"情结,以及他自身的孤独情感。  相似文献   

15.
马敏惠 《魅力中国》2014,(27):69-69
在《艺术家》这部小说中,导演将人物、情节、主题二元化,通过特定的对立和矛盾冲突,巧妙地表达了“新时代的到来”这一鲜明的主题思想。本文试图依托二元对立相关理论,来分析电影中情节、人物、主题的二元对立,呈现元素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青春三步其中的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阿廖沙在进入社会这所"大学"之后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以及这些人与事带给他的感悟。小说中最为出色的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下,本文将对《我的大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类分析,希望能对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乔治·爱略特的成功作品<米德尔马契>,认为乔治·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消解了几个主要的二元对立概念,展现了解构这一特殊现象在小说中的运用,从而强调小说作者初步的解构主义思想.爱略特通过人物角色的刻画及人物命运的归宿充分地向读者展示了其力图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消解二元对立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肖娜 《魅力中国》2010,(3X):210-211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辛格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犹太家庭,犹太教经典旧约圣经也毫不例外地对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辛格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大量的旧约圣经原型、典故"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来。本文从结构、主题等方面论述了辛格小说创作中的圣经原型,以管窥辛格小说的深奥之意。  相似文献   

19.
美国历史题材电影表达着美国人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在大量的历史题材电影当中,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从影片的主题开始,就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对历史进行着不同层面的理解与挖掘,尤其是通过表现历史中的"英雄"人物.美国历 史题材电影创造了无数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无数历史故事,从而展现了历史的多重价值观念和主题.  相似文献   

20.
张旭 《理论观察》2014,(11):105-106
《午夜之子》是萨尔曼·拉什迪的代表作。通过运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混杂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身份的混杂性,探讨现代印度人及移民的混杂身份。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人物身份,为当今后现代的各国移民构建一种重新定位自身身份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