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即家族资本主义阶段、经理资本主义阶段和机构资本主义阶段,相应地,股份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也经历了由统一到分离,再由分离到统一的发展过程。机构资本主义是资本占有关系的新形式,机构资本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由相互分离向重新统一的转变。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互关系演进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按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3.
福利国家是社会民主党社会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和区别于其他政党的"身份性"特征,它受到社会思潮变化、经济状况、政党利益差别、不同政治派别的力量对比、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人口构成与家庭关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瑞典为例分析西方福利制度改革和"福利国家"的利弊,揭示其本质,反思其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正确看待社会民主主义在提高国家福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借鉴吸收其合理成分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制度无不发源于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意识形态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先导,经济社会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从客观上说,始终离不开支配人的所有活动的思想意识,即便从主体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选择来,也不能忽略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情况还不仅仅如此,社会的组织,首先是作为社会制度灵魂的制度目标,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确定的制度架构,以及具体的组织规则的确定,都是由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的,简言之,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阐述废寝忘食芤是如此,因此,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特别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看似令人困惑的新变化,我们在必要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演变的角度,来透视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刘浩 《特区经济》2024,(2):51-5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技术基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科技变革双重逻辑下的周期性运动。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逐渐变为全球性危机,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如何界定社会主义,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对此经过了几代人的追求和探索,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和曲折道路,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邓小平同志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冲破了传统思想和僵化模式对人们的羁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理论性认识与对策性认识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不同类型的认识。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目的、方法、作用和特点。理论性认识具有抽象性、根本性、指导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对策性认识则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理论性认识和对策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区别、各有特点,而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两大革命,即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革命作为“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则改变了世界的总体格局,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引力场”。  相似文献   

9.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资本高度集中,利润大幅增长;金融资本高度发达,金融国际化已端倪;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关系缓和。究其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缓解了所有制对生产力的制约;科技革命提供动力,资本主义实现了发展模式的变迁;资本全球扩张,资本主义攫取国际剩余价值。尽管如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阶级关系实质、全球范围两极分化的趋势及资本主义痼疾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一个社会,只要其主要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有,周期地发生经济危机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挟其雄厚的财力,采取大规模的“反周期”措施,虽然因此经济周期有所变化,经济危机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经济危机仍然不时发生。在80年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周期在战后的特点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我们将以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这些新特点为依据,对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作一些分析。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科技对伦理道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在当今西方,高科技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的发展,但更多的却是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相当多的负面效应,如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市场经济下的信仰迷失、社会道德伦理观的混乱等等。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的道德伦理现状,西方学者提出了解决的方略,如丹尼尔·贝尔的“宗教崇拜”、忧那思的“责任伦理”等。  相似文献   

15.
浅析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可法  易晓明 《南方经济》2002,27(10):25-28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它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取代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继承与否定相结合而以继承为主的关系。生产力高度发达,一些社会主义因素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如混合型的股份制经济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制度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殊形式,带有按需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益事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等是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在的分配领域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改变不一定非要通过暴力的社会革命的途径,可以也能够通过改革和议会斗争的形式去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严玲玲 《魅力中国》2011,(20):366-366
商品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就已经产生,其形成到发展至今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同时,‘我国资本主义萌芽起步早,却一直没有跨越性的进步,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几方面分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国家垄断综合体看作为国家垄断体系的最重要环节,提出了现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各种分类法,特别研究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的标准问题和与其有关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本主义崩溃的争论,最早见于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斯坦与考茨基、卢森堡等人的争论。“崩溃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不再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本主义终结的根本原因是内在的经济矛盾,而不是革命力量的全盘干预。因此,“崩溃论”不同于“危机论”、“商业周期论”和“社会革命论”。“崩溃论”是指资本主义秩序最终的、不可逆转的终结;危机是指由于经济政策失误引起的一种起“通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天职观的含义,探讨了天职观对资本主义精神的作用:天职观使人有了劳动的动力;天职观使人们追求财富变得正当合理;天职观使得资本主义积累了许多财富。韦伯的天职观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可以学习近代清教徒一样的天职般的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杨帆 《改革与开放》2014,(23):36-37
本文以瑞典和美国两个代表性国家为例,对社会福利制度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和自由主义模式进行了多层次的比较.从两种福利模式的比较中,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基本国情的,以消除两级分化、维护社会和谐为核心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