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出发点是实现草原植被恢复与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确保生态安全和牧民的长远生计,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宁夏盐池县的实地调查,考察退牧还草工程对当地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我国在沙化、退化严重的北方和西北广大草原牧区,为了根治草原退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目标而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本文基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移民工程的实地调查,以敖力克嘎查为例,从经营方式、牧民收入、社会活动、子女教育和饮食结构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曹锐 《中国西部》2013,(4):90-95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阿坝2个州。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点状开发矿产资源,改进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引导入口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出发点是实现草原植被恢复与牧民增收的有机统一,确保生态安全和牧民的长远生计,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宁夏盐池县的实地调查,考察退牧还草工程对当地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白永利 《北方经济》2015,(12):64-67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包括禁牧草原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资金.我区自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为期5年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或补奖机制),实施总面积为10.13亿亩草场,其中,5.48亿亩草原实施了禁牧,4.65亿亩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制度,48万户牧民享受到了每户每年800元的牧民生产性补助(其中的自治区配套300元),146万户、53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涵盖了自治区所有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相似文献   

6.
资讯     
西部涌动生态移民潮 绿毡般的草原上镶嵌看一排排整齐的 红砖房,房前绿意盎然的暖棚里茄紫椒青, 电视接收器在阳光下熠熠生光——这是建在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苏木(乡)的一 个移民村的景象。如今,在内蒙古、新疆、 甘肃等西部地区,这样的移民村正日渐增 多。 宁夏贺兰山区封山禁牧后,山中600 多户牧民和15万头牲畜全部迁出山区定居; 甘肃省在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下,向河西走廊 的疏勒河上游移民20多万人。在内蒙古,沙 尘源头阿拉善的“收缩转移”生态移民工程, 使全盟近万户农牧民迁出原先居住的沙化、 退化山区,移居到总面积30万亩的10个大 中型人工生态绿洲。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用6年时间, 实施生态移民65万人,从根本上消除人、畜 活动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破坏。在西安,也将 有13.6万人走出秦岭,告别闭塞清贫的生 活。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1-23
天然草原生态对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提高的承载力比农区低。当草原牲畜的饲养数量一旦越过生态负荷的临界点之后,政府就必然面临如何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是以项目补贴的方式运作,问题在于如何使短期的项目工程转化为可持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惠丹 《发展》2016,(5):61-62
阿拉善地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早已不是记忆和想象中逐水草而居的“原初丰裕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以甘肃民勤人为主的汉族移民,使阿拉善地区多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和人地关系多有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市场的强力干预改变了当地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依据时代语境差别,可大致分为开荒造田发展农业和生态保护退牧还草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军坡村地质灾害、贫困等问题,当地政府于2015年开始启动生态移民工程。文章利用描述统计方法,清晰地反映出军坡村生态移民工程的现状。为研究军坡村村民对生态移民不同意愿的影响因素,事先提出五条假说和预计的作用方向。然后,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探讨村民参与生态移民工程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村民们对当地生态移民工程的参与率较低,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健康状况、受灾程度等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顺利推进军坡村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合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媛媛  马军 《乡镇经济》2009,25(11):72-75
内蒙古生态移民不仅关系到解决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恢复草原生态系统,而且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生态移民机制良性运行将涉及到如何对生态移民的合理化补偿问题。现行补偿机制科学论证不充分,缺乏夯实的经济分析理论基础,特别是没有将非经济成本纳入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之中,加之社会某些不公因素,阻碍了生态移民政策真正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合理化、标准化,要求政府构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科学完善移民补偿制度,缓解各社会利益群体矛盾,使生态移民成为能够取得实际效果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牧区生态移民实践、问题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君 《开发研究》2012,(5):111-114
生态移民是中国为改善生态环境、消除区域性贫困而采取的一项政策行动。牧区生态移民是由政府主导的"非自愿性生态移民",其主要目标是为保护某个区域特殊生态或让某个区域生态得以修复,并减少牧民贫困。牧区生态移民并非简单人口流动,也非生态环境和经济行为问题,其包含着传统游牧社会向城镇定居的社会机体演化的浓缩过程,涉及社会和文化传承问题。因此,需审慎做好牧区生态移民各项工作及政策导向,降低其经济、社会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的经济融合面临巨大困难,出现了部分外迁移民“返流”的现象,要顺利实现外迁移民的经济融合,将移民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关键,教给移民新的劳作方式是手段,树立典型是方法,淡化“移民身份”是根本。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262):1-18
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连续出现干旱,草原生态明显恶化,牧民因此贫困加深。为了削减贫困,需要恢复生态环境,并伴随必要的生态移民。我国生态移民项目,要获得更大的成功,需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特殊生态区。该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区内社会稳定及流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如何选择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根据这一特殊贫困地区(藏区)生态移民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首次应用PRA方法,提出了目前适合当地的不同类型生态移民可供选择的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体系,以期对生态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特殊生态区。该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区内社会稳定及流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一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如何选择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根据这一特殊贫困地区(藏区)生态移民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首次应用PRA方法,提出了目前适合当地的不同类型生态移民可供选择的后续产业发展项目体系,以期对生态移民及早实现二次创业及产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川 《改革与开放》2012,(4):197-198
依托牧民定居点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川西高原牧民“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突破.本文探讨了依托牧民定居点的不同形式发展旅游业的模式,提出通过牧民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结合以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玉忠 《西部大开发》2010,(4):10-10,12
本文着重从宁夏实施“吊庄移民”、“工程移民”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着手.结合目前宁夏正在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对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从工作方向、工作中把握的原则、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工作的措施和建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求得在实践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生态移民收入能否增长,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由于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生存环境的脆弱以及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的弱质性,如何在草原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挖掘草原牧区资源潜力,改变生态移民生产和消费方式,鼓励和扶持生态移民后续绿色高效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使搬迁牧民能够"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选取生态极其脆弱的民勤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县农户的移民意愿和生态移民政策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农户的移民意愿主要取决于移民预期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被动承担移民成本,但可以得到远期的移民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黄南州紧紧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建设的机遇,加大异地移民和生态移民力度,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缓解了生态压力,并逐步走上“人口集聚——城镇扩张——经济发展”的“移民经济”发展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