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当前俄国的外交政策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想继续保持在大国行列,俄国面临着如何界定自我身份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对今天的俄国而言比十年前更具紧迫性.俄国还是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吗?如果是,又如何能证明呢?俄国将投怀于西方还是中国,或者谁也不依靠?更令人不快的问题是,谁会接纳它呢?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改变了俄国犹太人的精神面貌,此后他们开始缓慢地参与俄国文明的进程。60—70年代,"同化"和"融合"的潮流深刻影响着犹太知识分子,但是广大底层民众并没有真正参与这种同化的进程。80年代,席卷南俄的反犹"暴行"拉开了俄国反犹主义的序幕,"同化"思想遭到沉重打击,"俄国化"运动宣告结束,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对外迁移。19世纪最后10年,俄国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先进的犹太知识分子和工人为了革命理想投身到俄国革命运动当中,并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这一时期,锡安主义者也广泛地开展政治活动。第一次俄国革命期间,纯犹太政党快速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纲领。1905年反犹"十月暴行"的爆发加剧了俄国反犹主义的浪潮,导致移民潮的再次高涨。  相似文献   

3.
赫妍  王佳英 《理论观察》2014,(12):108-109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1933-)是美国当代文坛上一位独具特色,极富影响力的犹太裔作家。《退场的鬼魂》是罗斯内森·祖克曼系列小说中的最后一部。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中的伦理结、伦理身份,从犹太身份、犹太传统、犹太救赎思想来解读作品人物拉里的身份伦理结,从而理解犹太人在他者的国度里陷入难以实现自我解放的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末开始,很多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从俄国来到中国东北,在哈尔滨的近代社会史与其传统的“一体观”观念相融合,体现出了地域特有的犹太“一体观”.特别是在犹太社区建立和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会堂、各种福利机构等都是“一体现”的具体表现.本文从哈尔滨犹太人的生活史入手,揭示了“一体观”价值,是团结求生存的号角,是无私友爱的传递,是人道关怀的堡垒,是民族连结的护照,是集体责任的名片.哈尔滨犹太人“一体观”还为加强黑龙江省与国外合作作出了必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或见 QE3     
至少在伯南克看来,QE3意味着美国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大批俄国犹太人纷纷移居中国哈尔滨,仅1921-1922年,在哈尔滨的外侨人口中,犹太侨民的数量仅次于俄国侨民位居第二位,约五千五百人.为何当时俄国犹太难民不去别的国家而选择哈尔滨作为避难地,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沙俄反犹排犹迫害是移居的政治因素;日俄战争与十月革命是移居的历史因素;中东铁路的修建是移居的经济因素;语言与风俗是移居的人文环境因素;中俄犹文化融通性是移居的民族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尔滨为那些在漫长的岁月里流浪漂泊的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新家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纷纷投奔哈尔滨.哈尔滨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所以,本文从近代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的原因为切入点,进而阐述近代犹太人在哈尔滨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对哈尔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进步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中对人的关注总是从"自我"出发,从自我人性完善的角度出发来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俄国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中的"人"的把握,力求实现把社会的物质的人回归到自然的完善的人.把人放到本真的自然的状态下加以表现,这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总的特征.从多余人到忏悔的贵族,都是回归到自我的状态下从人性善的角度反映人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分析了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列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不足,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作为一个符合俄国实际的正确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策,来源于俄国经济社会的实践,同时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对理论的深化和升华,也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提及犹太人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这些享誉世界的犹太伟人,脑海中也往往会浮现出"智慧"和"聪明"的字样.但犹太人的"智慧"、"聪明",尤其在经商方面的"天才"究竟从何而来,这是人们颇感兴趣的问题.笔者经多年研究,将其归纳成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小说《紫色》是其代表作,也是其妇女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本文通过剖析女主人公茜莉在遭受无尽的痛苦和精神折磨后,获得救赎、确立自我的精神历程中,探讨了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身份建构等妇女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辉煌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堪与托尔斯泰并称的俄国伟大作家。《罪与罚》是其一部重要的作品。这部小说充盈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即对上帝的信仰、基督式的爱、忍受苦难等思想,这部小说的主题是陀氏的"救赎"思想,即新生,也就是人性的复活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学习者在英语角内外交际模式的变化与他们的自我认同变化呈正比.某种交际模式的使用,体现交际主体对相应的自我认同的接纳;在交际模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交际主体对自我的认同也会发生变化,即:在社会语言学影响与支配下,自我认同与交际模式是内在与外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并以英语角为焦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外语学习和外语学习者自我认同构建的相互关系,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关注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仕途的险恶令心灵饱受创伤,从而对宦海风波感到厌倦是陈宦选择隐逸的直接原因;传统隐士文化的影响是陈宦隐逸23年之久的文化根源;专注于文学创作之中,用审美的方式救赎自己的精神和实现自我价值是陈宦得以隐逸23年之久的人生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 作为前苏联国际行为主体及法权地位的继承者,俄罗斯基本上继承了其对外战略和政策,以亲西方、亲美为政策重心,叶利钦总统则主张把俄“融合进西方文明社会”。1992年下半年,俄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加强了对亚太的外交,提出了新的亚太政策(又称东方政策)。一、俄新亚太政策出台俄罗斯的亲西方外交在亚太地区的表现是对美、日的政策,希望得到大量的经济援助,渡过经济危机、缓解国内矛盾。但一年多下来,成效并不显著,反而造成俄国外交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期俄国加速城市化经济建设,利用农业资本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全面展开。政府实施了很多推动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致使50年代俄国农村人口出现了大量迁往城市。在此背景下俄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扩大,且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现今俄国农村人口流失、劳动力缺乏和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不合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美国一直给予其坚定的支持,两国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讲,这种特殊关系的建立是受美籍犹太人的影响。在美国,犹太人积极的参加总统选举的投票,并通过强大的舆论工具宣传以色列对美国利益的影响。此外,他们拥有一个庞大的院外游说集团影响着美国亲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因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日俄战争的爆发,大批俄国犹太技术工人和难民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的哈尔滨迁移,随着人数日益增多,哈尔滨犹太人逐步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并组建多个锡安主义政治团体。本文主要阐述哈尔滨犹太社区三大锡安主义社团及其所开展的活动,并对社团特点及其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秋风 《中国报道》2009,(11):20-20
大学生勇敢地、理性地拯救落水者,似乎也正是一个社会正在自我救赎、提升的象征,唯有刚健质朴的气质能够拯救那陷溺于虚伪和私欲之洪流中的人。  相似文献   

20.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这部优秀励志片《肖申克的救赎》中最为震撼人心的台词,其中"希望"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它闪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的追求的光芒。影片中通过主人公安迪带着希望自我救赎和精神上对狱友的救赎,彰显了"希望"的主题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