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茹 《北方经济》2021,(2):74-77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最早系统阐述富国裕民之道的经济学著作.通过对其著作深刻研读,发现斯密从分工出发引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并从资财划分、"看不见的手"、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等方面论述对财富增长的重要意义.我国各项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增长、国民财富积累.文章认为,新时代重新研究斯密财富增进理论对于中国经济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学是最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它研究的问题是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的著名论战都来源于特定经济、特定时期的重大经济问题.由于当代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在欧美,尤其是北美,所以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兴奋点多半是北美经济中的事.我常常和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美国同事们开玩笑,我说你们搞的是"美国经济学",我们外国人不感兴趣.的确,海外的中国经济学家是很少的.这当然不等于说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不多,恰恰相反,中国经济里的宏观问题非常多."美国经济学"里面当然没有中国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其研究方法是很值得学习的.所以,翻译出版一些高水平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论著,以推动建立一门"中国经济学"式的宏观经济学,非常有必要.翻译出版现代宏观经济学教课书,正是这"重点工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宋代政府市场管制制度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管制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政府经济管制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具有"中国属性"管制的分析,是我国当前转轨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学的视角对宋代市场管制机构、准入管制、价格管制等进行具体的考察,探讨宋代市场管制的演进及其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克强自任中国政府总理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新经济举措和经济政策被外国机构称为"克强经济学"。文章把克强经济学视为一种宏观经济政策,着重从经济学学理上探讨克强经济学的学术价值,认为"克强指数"以更简捷、更便利、更实用和更准确的方式提供了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稳"和"好"是克强经济学的总基调,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论是克强经济学的精髓,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其核心。克强经济学是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成分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也必将对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产权经济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北方经济》2006,(14):46-48
本文把西方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农村土地制度入手,对农村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这三个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效率进行经济学分析解释,引出生产要素市场化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经济体制转轨的角度,对中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与保持香港经济繁荣作一些探讨。一、经济特区的发展——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1.经济特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先驱。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界定的经济学含义是革命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比传统的"增长癖"经济更为安全有效,它对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资源耗竭型传统经济学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创建循环经济的经验,结合中国循环经济初创阶段的实际情况及现行法规的不足,基于安全和经济学的角度尝试提供循环经济立法的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是每一个国家必经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框架下,通过对中国新型人口红利的再造,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内涵增长、创新驱动转变,发展阶段由"生存型阶段"跨入"发展型阶段"。东亚一些国家,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90%的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000美元,已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并下调经济增长预  相似文献   

9.
产业经济学作为从微观经济学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7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这数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产业经济学形成了许多学派.主要代表有: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理论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现今,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在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的推动下,产业经济学更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来说,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市场产权的四个组成部分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定位,力求使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实现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1.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8,(11):282-284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亚当·斯密提出,利己的经济人在市场即"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市场管制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政府经济管制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具有"中国属性"管制的分析,是我国当前转轨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经济学的视角对宋代市场管制机构、准入管制、价格管制等进行具体的考察,探讨宋代市场管制的演进及其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大发现,至今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真正的经济学",是因为他不仅总结了自威廉·配弟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而且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创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杜尔哥对斯密学说具有重要的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2日,由日本大学经济学部中国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东亚的经济增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首都东京召开.来自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东亚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对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相似文献   

17.
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农村非农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在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较好地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进行模拟和解释的理论模型.整个模型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划分为传统农业阶段、非农产业发展阶段与"反哺"阶段三个时间段,并着重分析了农业剩余的出现与非农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文章最终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总部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及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  陈建成 《山东经济》2007,23(5):15-20,54
总部经济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学从资源禀赋、范围经济以及降低企业成本的视角诠释了总部经济产生的依据;产业经济学从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演进分析了总部经济产生的条件;国际经济学和知识经济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角度解读了总部经济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从农业发展的视角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收入阶段国家农业结构比重和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发现,继续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有助于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鉴于此,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和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来,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农业结构比重,而农业结构比重的下降促进了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效果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业结构比重的降低变得更为明显。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提升农业部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对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丰裕、制度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98-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克服制度内生性,考察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区层面检验了"资源诅咒"假设,并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并通过降低制度质量、人力资本积累阻碍经济增长,其中制度质量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