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性和思想性,本文从其诗歌内容和诗人本人经历两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广玮  欧玉莲 《魅力中国》2010,(6):248-248,251
杜甫《醉时歌》,其系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在辨析吸取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联系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诗歌流露的感情,运用“诗史互证”以及“以杜证杜”之方法,进一步考证,得出此诗系年应为天宝十二载秋。  相似文献   

3.
汪长江  郝艳海 《魅力中国》2010,(20):209-209
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真实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动乱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众多现实主义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现实主义诗歌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杜甫中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金代著名学者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诗词的接受传播.在赵秉文眼中,李白的诗歌呈现出浪漫瑰奇、富丽堂皇的大气磅礴之势,但是这种磅礴之势多以一气呵成的情感壮阔取胜,所以李白的诗歌情胜于理,峻峭成为李白的一大艺术特色;赵秉文认为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他遵循诗风的写实精神,崇尚魏晋风骨,开以文入诗,以文入词的先河.赵秉文是将李杜二人并举的,充分肯定他们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李白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其作品是诗歌史上的奇葩.其诗歌寄情感于客观事物,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诗作中反复出现的月、酒意象的具体分析,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诗歌.  相似文献   

6.
表现"及时行乐"主题的诗歌在中英诗歌中都十分常见,而且中英诗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异同点也十分突出.本文选取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马维尔的<致他娇羞的女友>与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两首诗歌,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及时行乐这一主题在中英诗歌中的艺术体现,分析了这一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代表作《当你老了》以朴实的语言,抑扬的韵律,唯美的意境征服了读者的心。《当你老了》这首诗,具有语言的朴素之美、和谐的韵律之美、伤感的意境之美,由此可见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在诗歌的创作中,唯有将真善美与真性情进行充分的表达和渲染其所具备的艺术之美才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8.
祝静 《魅力中国》2011,(18):89-89
本文就杜甫在夔州时期所作的入夜诗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浅析诗人这类诗歌的创作心态,挖掘其间的深刻内蕴,以期解读杜甫晚年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诗人不仅提出了许多理论,而且还积极进行实践.新月派诗歌在内在情感节奏与外在音响节奏两方面,从情绪、音韵、复沓、音尺等角度彰显了新月诗派诗歌中的音乐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诗歌创作的顶峰是追求诗歌的意境,而如何在古代诗歌的英译中体现或再创造与原诗歌相同或相似的意境,使异国的读者能够感受原诗的意境美和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上的认同,进而达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古代诗歌英译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译者应深刻领悟原文的内容和韵味,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表达原作的意境,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诗歌创作多以雄浑壮阔的景色寄托心中无限的凄凉悲怆。因而,引导学生探究诗人生活中穷困流离、心系故园,仕途蹭蹬、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繁杂深刻的心境,深切体会诗人赋予诗歌中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忘初心的理想追求等人文价值的取向,对于激发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公理"与"实力"是两大重要因素.不过有"理"者未必有"力",有"力"者未必有"理",因此"理"与"力"的关系确实复杂难明.在"炮舰外交"横行的19世纪,"力"无疑远较"理"强.在这种背景下,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往往有"理"而无"力",在错综复杂、结果难料的外交纷争中究竟是"不自量力"地"据理力争"还是甘认"无能为力"而"委曲求全",确难判断.决策正确,则国家、民族利益得到维护;决策失误则国家、民族利益受到损害.而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几乎是同时处理的"秘鲁虐待华工案"和英国翻译被杀的"马嘉理案",颇为典型地表明了近代弱国在"理"与"力"之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中西山水田园诗虽不乏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差异。具体表现在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是人文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而西方则是社会变革发展的结果;在主题方面,中国侧重于政治思想或隐逸倾向,而西方则偏重于宗教和爱情;在表现形式方面,中国推崇含蓄意境深远,而西方诗歌则是直白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4.
申蓝 《魅力中国》2010,(35):270-270
隐喻是一种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语言手段,是语言使用中的一大特色。而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隐喻体现在诗人对物象的选择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找物与情的切合点,使得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隐喻使诗歌语言具有不透明性,使诗歌蕴合丰富,意境优美,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及时行乐"(Carpe Diem)是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主题,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对当时的英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对中世纪宗教禁锢人类思想的反抗,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慨叹.然而诗人以"及时行乐"为主题,却有着不同的目的.同样是认识到时间的摧毁力量,有的诗人以此为理由,劝诫爱人与自己把握时光,及时行乐;有的诗人,如斯宾塞、莎士比亚,却以及时行乐为武器,向时间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道教经典,而"承负"说是<太平经>中反复议论的一个主题."承负"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春秋至汉代,它对"重复"说予以继承和改造,同时与古人的天命观和灵魂观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姚桂琴 《魅力中国》2014,(22):217-217
现代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诗篇都是以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借助凝练语言的表达,展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近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诗歌的美,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粗浅探究。  相似文献   

18.
袁浩 《宁波通讯》2013,(13):34-34
武汉市自6月3日起面向全市开展公租房租赁资格申请,并首次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同等待遇,这是一个好消息。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不过,这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梦景,这一点诗人自己也十分清楚,所以不无遗憾地感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今,杜甫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保障房工程的实施给"天下寒士"带来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闫宏燕 《魅力中国》2010,(10):58-58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的杰出代表。李商隐的爱情诗执著深沉、缠绵缱绻,其爱情诗的创作是同诗歌的朦胧意境和悲剧气氛相适应的,旨意隐秘、绮丽精工。李商隐创作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在其爱情诗中主要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凄婉艳丽、纷繁复杂、超越时空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面对后自然时代人们身体和精神的问题,诗人揭示现状,寻求出路.刘玉美的诗歌是其中之一,时代病症在其诗中表现为诗人意、欲和现实世界、生活状况的冲突,所以其诗歌展现出较多痛苦的情绪,而造成其痛苦的有现代物欲横流的观念和主流话语掌权等诸多因素.但在寻求出路时,他的诗较多停留于希望层面,只是在《开镰》中实现了自然生命力或原始欲望与人的意、欲的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