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如英文标点符号般大小的机器人,将来能用它来移动单细胞或者用以捕捉细菌,进而可在人体内进行各种手术。瑞典林可平大学的贾格尔说,这种超微型机器人的高度比一个破折号还短,宽度比英文中的句号还窄,它的实际高度是0.024厘米。贾格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几项实验中已利  相似文献   

2.
科技视野     
游走于血管中的机器人 瑞典已经开始制造微型医用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由多层聚合物和黄金制成,外形类似人的手臂,其肘部和腕部很灵活,有2~4个手指,实验已进入能让机器人捡起和移动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珠的阶段。科学家希望这种微型医用机器人能在血液、尿液和细胞介质中工作,捕捉和移动单个细胞,成为微型手术器械。 微型机器人的设计是基于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事实上,细胞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纳米机器,细胞中的每一个酶分子也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纳米机器人。 纳米技术与仿生学的结合可以使生物物理学家仿照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制造…  相似文献   

3.
刘强 《财会月刊》2008,(11):81-81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以机器人为主人公的科幻作品中,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以“铁甲威龙”和“终结者”命名的机器人,它们手持武器,行动自如,打打杀杀,好生了得。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一种手持武器真的“机器人士兵”已由美国智能机器人公司研制成功,不久将装备部队,为士兵、警察和其他执法人员提供一种防御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种可以导人类结婚,并且能生育的机器人,可望在今后20~50年内问世。美国宾法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哈杰斯正在研究这种新型机器人,通过具有人的七情六欲的程序控制,具有人的情感,需要导性人作为伴侣。这种机器人,形体和“肌体”酷似人类,体内安装有人造子宫,同时可置入自愿者提供的卵巢.因此,如果与人结婚,就可以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这似乎是一种天万迈好式的神话,过五R能在科归作B中留到.但由臣爸因电脑换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由飞湮发展,以及它们2间的相互渗运和祭囹结自,还个仅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种机器人的权I6\和…  相似文献   

5.
一、移动Agent与智能Agent “软件Agent”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自治的软件实体,在该软件实体中封装了自己状态、行为和控制线程;它能够采用自治的、智能的和主动的方式与其它实体(包括人、其它Agent和传统软件)进行交互。Agent为了完成它们的目标及目的,它们能够在对等层次上进行交互.协同地进行工作。按照Agent的可移动特征把Agent分为两类,即:移动Agent和智能Agent。而一般是不移动的,具有丰富的智能。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的许多名牌跨国公司纷纷收缩之时,数以百计的中小型公司正在国外蓬勃发展。这些微型的跨国公司被称作“小巨人公司”,是美国的一批有冲劲和进取心的公司。它们通常集中力量生产一种单~的、自己擅长的产品。它们比许多小型出口商要大而且先进,正在世界各地开设工厂、研究实验室和销售点。这些“小巨人公司”成功的秘密是:它们的产品在技术、设计或成本方面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这有助于使它们免遭变幻莫测的商业周期和货币波动的影响。一些专家们甚至认为,这些微型跨国公司正在重新塑造90年代以及90年代以后的全球性公司的形象。由…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 ,一种黑眼球可以转动的假眼即将问世 ,这种以假乱真的灵活的机器眼将可用于失明者的治疗。这项复杂的工程学研究成就可记录真眼的各种数据 ,使人造眼能在瞬间根据这些数据转动眼珠。虽然它还不具备人眼的正常视力 ,但外观与真眼相差无几 ,能凝视物体 ,眼球也能转动自如。该大学高级机器人和遥控实验室主任马克斯·孟说 ,预计在两年内就可为失明者移植这种机器眼。该医院在应用先进假器官技术方面闻名于世 ,包括人造鼻子、耳朵及眼睛。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期刊上。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8.
化工     
《中国中小企业》2009,(6):94-94
新技术让细菌“吃电”产甲烷 美国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新技术,给甲垸杆菌“喂食”电子,使其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生物燃料甲烷.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把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多余电力转变成甲皖储存起来,而且还能利用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工业环境污染。研究人员利用甲炕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甲皖为主要特异代谢产物的特性,在实验室里将这种细菌与二氧化碳结合,通过电解反应,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0,(3):121-121
本届世博会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机器人再次成为热点,全世界聪明的机器人都来了。与往常以展示为主不同的是,这次它们“干的活”更多了,音乐演奏、向导、厨师、工人……咱们能干的事,它们也能。  相似文献   

10.
科技视野     
会造机器人的“超智能机器人”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布郎迪斯大学”实验室的两名科学家近日正式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地研制了一种无需任何人帮助就可自行制造机器人的“超智能机器人”。据悉,这种新型机器人为一台连着电脑的机器。它可以自行制造一种特殊的塑料模型——一种长20cm,由塑料棒和球形连接物构成的奇怪的机械小装置。这些小机械只需安装上一台微型马达和芯片,就可以制成一个个机器人。但这种小机器人唯一的用途就是能够缓缓地爬行。用猴脑控制机械臂运动科技视野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标准化》2006,(1):100-103
阪崎肠杆菌是一种有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1980年以前,阪崎肠杆菌称为黄色阴沟肠杆菌,对它的研究不多。但是随着一系列与该细菌相关的重大感染事件的爆发,使人们逐渐关注阪崎肠杆菌。目前食品中的阪崎杆菌问题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实验室都在对该菌进行重点研究,以便建立科学的政策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希腊语中“dendritic”的意思是“像树枝一样”,也正是由此得来了枝状细胞这个概念。枝状细胞在人体中的功能就相当于一个预警器,作为人体免疫细胞系统中的中坚分子它们从病毒、细菌或是其他器官中发现外来的入侵者(抗原),然后发出警告信息。它们摇动抗原作为一种信号,使T细胞可以及时的进入并驱散入侵者。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视觉作为机器人的“眼睛”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研究了在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中处理图像信息的一种方法。先将得到的图像进行色彩模型转换,再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用哈夫变换得到路径形状信息,从而指导机器人运行。  相似文献   

14.
电子中国开发出纳米微操作机器人一台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作的机器人系统样机研制成功。该项目研究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系统在纳米尺度下的系统建模方法、三维纳观力获取与感知及误差分析与补偿方面有很多突破与创新,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据介绍,这种纳米微操作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纳米科学实验研究、生物工程与医学实验研究、微纳米科研教学等领域。此外这种机器人在IC工业中纳米器件的装配与加工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植入“脑门”芯片问世美国一家公司研制了由可植入的微电极阵列所构成的所谓“脑门”接口芯片,这种芯片使用了数字信…  相似文献   

15.
8fJ3日,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本市第七次“4050”项目大型招投标咨询活动现场,有一台类似机器人模样的设备,吸引了众多的“4050”人员。  相似文献   

16.
新知     
《经营者》2013,(3):30-31
蝗虫与防撞汽车灵感来自美国林肯大学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蝗虫,这种给人以灵感的昆虫拥有一套迅速而准确的报警系统,能够察觉正在接近自己的物体并在飞行时避免和它们相撞。德国汉堡大学、中国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正合作研究,对蝗虫眼睛和神经元的功能进行模拟,以蝗虫脑部构造为基础研发机器人的神经系统网络程序,可以让移动中的机器人察觉正在接近的  相似文献   

17.
医药     
《中国中小企业》2010,(11):95-95
疫苗膏药 要想获得免疫力,人们通常难逃一针。美国研究人员提供另一种选择:贴张疫苗膏药,无痛而且效果好。疫苗膏药含100枚微型针状物。这些针状物长0.65毫米,能渗透皮肤表皮,皮肤可以在无痛状态下吸收它们。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它们的发展却日新月异,已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协助甚至替代人类。英国《焦点》杂志最近便介绍了一些最新型的机器人。 攀登能手——过去的机器人在平衡能力上一直不理想。至少与人类或其它动物还不能相提并论,比如上下楼梯对它们就一直是件“头痛”的事。而美国科学家新近研制的攀梯机器人,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一只小白鼠在电脑发出的指令控制下,以近乎100%的正确率做出左转、右转、前进、原地转脚等指定动作。这是由该校苏学成教授担纲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物机器人”在做现场演示。这种将电子装置与活体动物神经系统合二为一的“动物机器人”刚刚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0.
多方介入热迎“机器人元年”微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5月底横空出世,添加这个机器人的微信账号成为好友之后,便可以与其进行智能对话.之后尽管命运多舛,但“微软小冰”迅速成为搅热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的重要力量.记者从业内获悉,实际上早在2001年,中国就已经诞生了拥有人类智商的“小i机器人”.根据公开资料,其目前用户已经超过1亿,拥有100亿次以上的交互,覆盖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