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经济人"、"道德人"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以来颇为关注的话题.从利益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道德人"话题进行考察论证,便可以发现:"经济人"、"道德人"本质上只是利益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经济人"、"道德人"的割裂是促使利益分化对立的直接根源;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达到最优化--即利益的整合,就必须构建起"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没有道德作为坚实的伦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经济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持久的后劲。作者认为,道德经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经济人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施全民生态教育是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4.
没有道德作为坚实的伦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经济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持久的后劲。作者认为,道德经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经济人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施全民生态教育是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引申出了"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概念,"经济人"是一种利己主义,"道德人"是一种利他主义。这种"利己"和"利他"之间存在着矛盾,被称为"斯密悖论"。而对斯密悖论中的"利己""利他"进行调和有助于解决我国市场转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宋星 《魅力中国》2010,(32):196-196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博弈实质就是“义”与“利”的博弈。义利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实践课题。义与利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凸显出新的内容,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孔融让梨”的故事出发,在现实中国的环境下,来探讨“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博弈的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26-28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实施。此外,文章从我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新阶段,应改变"以经济为中心"观念,从"走向致富之路"向"走向道德之路"转变。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在企业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界对社会资本与传统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关系有着激烈的争论,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对社会资本的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社会资本与“经济人”并不矛盾,而且有着很大的互补性,它们在社会责任观上是一致的,社会资本还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解决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问题要通过道德和法制建设。决不能依靠狭隘地批判和抛弃“经济人”。  相似文献   

10.
沈南 《老区建设》2009,(14):4-6
文章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民族乳业在三聚氰胺风波刚刚平息不久,两大巨头蒙牛集团和伊利集团又分别陷入OMP和CBP“质量门”的原因,提出了伦理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基础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得出结论:伦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道德人”相对于方法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更加符合经济生活中决策主体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经济人”向“道德人”的回归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张寒 《中国西部》2010,(2):38-39
中国的"企业公民",不能只做"经济人",而是要做一个有责任道德的一个大写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2.
陈莹  刘璐 《中国经贸》2011,(14):186-188
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目益受到公众关注。基于注册会计师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双重属性,本文通过建立道德判断一成本收益衡量一道德动机建立一道德行为的道德决策模型,尝试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进行剖析。本文分析认为,道德动机的建立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关键,而个体道德水平和环境变量会影响注册会计师道德动机的建立。因此,要改善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危机问题,需要在加强个体道德水平的同时改变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经济人”具有的经济人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经济人性正义化是对“经济人”的经济人性品性发挥的规范,其价值诉求在于经济人性发挥要符合公平、正义理念。经济人性正义化需要社会主体实现观念认同、制度认同和人性平等认同,还需要社会主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和提升道德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14.
周晓娟 《特区经济》2007,(5):152-154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是最明显的特征。人们基于网络参与经济决策与市场交易活动,道德理念、行为准则和行为安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技术: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行为的隐蔽性,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人的趋利避害和机会主义倾向更容易诱发蓄意性诱导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界定“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怎样减少经济行为负的外部效应成为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网络环境中“经济人”经济行为边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内涵演进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内涵丰富、歧义较多的概念。其中的自爱和自利确实是第一内涵,仅此进行抽象的讨论很难超越生物学的既有结论。本文以关联中显示本质的方法,分析了经济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关性的历史演化,认为:(1)经济人是启动市场运转的第一动力。(2)经济人的现代合法性需由市场制度间接证明。(3)经济人概念具有强烈的反神学意义。(4)经济人与市场制度相结合,拓展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起点,由于其根本性的缺陷,长期以来对它一直存在着大量批评。但是该假说却并未被放弃。运用舍勒对于怨恨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怨恨会颠覆正常的价值秩序,产生虚假的价值观。怨恨在现代道德的建构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也渗透进理论活动中,酉此经济人假说是怨恨的产物,建立在价值假象的基础上,并非价值中立的理论构建。如果现代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经济人假说就不会被主流经济学放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人的理性和社会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两者在人类合作行为中是协调一致的,共同发挥着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主动合作特性的经济行为人模型——信息经济人假设。并借鉴场理论构建了组织信息场模型,将经济组织的资本量和价值取向作为组织信息场的主要信息变量,从而将经济因素和文化道德因素纳入同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以合作的视角、信息的观点、系统的方法来描述经济人在组织中的合作机理,分析维持合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批判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完全理性的修正;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性的批判;对"经济人"利益目标函数的修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体现"经济人"利益目标要求,应建立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和"经济人"自由支配要素收入的产权制度;为了约束"经济人"的行为,应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随着信用的发展,信用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愈加丰富,以信用交易取代现金交易,不仅引发了产品交换方式的变革,也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信用风险。由于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属性决定其在交易博弈中,是出于自利目的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而决定是否守信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与制度建设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于"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问题。建立和健全让守信者获得高额回报、让失信者受到严厉惩罚的奖惩机制和法律制度环境,扼制"经济人"失信的利益驱动力,是防范和治理失信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