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倡导每个村庄都生产一种以上的特产品,以振兴地方经济.这里的品不单指农产品,也包括特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等."一村一品"运动在日本的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当时日本的经济政治环境、大分县的特定情况及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无常观"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逐渐融入到日本文化之中的。在日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无常观"的影子,不管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体现着日本人的"无常观"。久而久之,"无常观"成为了日本人所拥有的一种思想体现。日本的"无常观"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性悲悯的特点,日本的"无常观"不仅在许多文学作品当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对日本人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本"无常观"的形成与日本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无常观"也具备日本的地域特色,这也是促进日本整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日本"资源外交"是能源与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确立稳定获取能源和有色金属的国际供求关系为目的的国家战略及其活动,主要包括日本与资源供给国、资源需求大国、地区及全球性框架组织之间的外交活动。日本在中亚和中东积极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与资源供给国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参与改善地区安全,努力实现能源供给稳定化和多元化。日本资源外交具有发展大国间合作带动其他国家经济,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产消国经济互补,在配合美国地区战略的同时确保本国利益等特点。同时,也将为中日关系带来加剧资源竞争、促进节能合作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4.
傲寒 《中国西部》2015,(10):10-11
<正>著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或许不会想到,自己在1月底撰写的那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竟会持续引发舆论对"日本马桶盖"铺天盖地的讨论与热议,并让无数中国游客对传说中的智能马桶盖心生向往。那么,传说中的日本智能马桶盖到底有多好呢?吴晓波在文章中说,"它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最大的‘痛点’是,它适合在所有款式的马桶上安装使用"。此外,还有网友"科普"道,智能马桶盖能预防细菌感  相似文献   

5.
日本拥有完备的防灾与应急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逐渐步入少子化、高龄化社会,随之产生了政治、经济及社会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日本在防灾与应急管理方面首先要面对的是人手不足的问题,即防灾主体虚弱化问题。随着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国民生育欲望降低,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面对与日本相同的问题。因此,我国应汲取并借鉴日本为应对"少子高龄化时代"所采取的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对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说起日本的黑社会组织,有个专有名词,叫"暴力团"。暴力团"业务"广泛,恐吓讹诈、杀人放火、经营色情、贩卖毒品、放债洗钱、扰乱金融等无所不包。山口组,日本最大的暴力团,在国际上的名气不亚于意大利黑手党。暴力团是日本现代地下经济的主角。如今,西方国家经济低迷不振,日本在去年震灾之后更是入不敷出,暴力团所控制的"肥肉",政府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  相似文献   

7.
周鹰 《上海经济》1997,(2):47-48
"比较优势论"是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在七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该理论一诞生即给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为其产业结构优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认为,这一理论适合我国现实,对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指导意义。一、比较优势论及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应用实证小岛清是在其所著《对外直接投资)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该理论又称"边际扩张"论,主张:投资国应选择东道国有相对优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一些代表提交了"九一八事变"应改称"九一八战争"的提案,分别受到提案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是九一八战争70周年,确定其正确称谓,明确其战争性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尊重史实、正视历史、如实反映历史面貌的需要;是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反对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9.
"日本型风险投资模式"是在"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雇日本经济条件下为降低风险投资交易成本的合理选择.政府的介入、规制和大企业控制对"日本型风险投资模式"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与"美国古典型风险投资模式"对比得知,日本政府的适当介入和"日本型风险投资模式"用"组织"代替了"美国古典型风险投资模式"中的主体--"个人"的合理性,说明风险投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只有根据各国的国情建立的风险投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固然与需求不足有关,但更多是由供给方面新陈代谢功能受阻、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放缓等问题所造成的。而其微观根源是日本传统的经济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制度疲劳:金融结构老化,难以支持新产业发展;企业制度僵化,适应环境困难;政治失灵,管制过多。这一切阻碍了新陈代谢和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了日本经济的活力。安倍经济学的增长战略不仅如多数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缺乏力度,更主要的问题是战略本身忽略了触动及推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快自身制度改革这一重要内容。根本而言,日本经济还是要靠民间主体的自我革新来重建活力。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是由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等深层次问题累积而成的,虽然"安倍经济学"试图通过前所未有的超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措施予以清算,但日本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诸多问题如劳动人口的巨大变化等结构性因素倘若得不到解决,仅以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应对,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定意义上讲,今后的日本经济无论如何调整,都已经不再是寻找新起点的过程,而是寻找新的均衡点的过程。现阶段日本经济的调整,从短期来看会对中国的对日贸易、FDI流入、金融环境稳定及总体经济增长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但长期而言也会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与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华夷之辨"是古代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而衍生出的思想。日本近世文人在"夷夏之争"的理论思辨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力图在中华思想的框架内,摒弃对于日本文化的自卑心理,树立日本也可为"中华"的独立意识。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无疑对日本国家主体意识的树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GDP排位被超,日本国民怎么看?在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与谢野馨讲出那句淡定的幸福论的半个月之前,笔者曾对日本进行过短暂的访问交流。其实,对于GDP排位这个已经被热炒了快半年的"虚名"话题,日本人也非常在意。  相似文献   

14.
"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暨"明清海洋政策与东亚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1年11月11—13日在厦门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大陆各高校及香港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元素。宁波作为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地和"海上茶路"启航地,在"海上茶路"中也具有特殊地位。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日本僧人最澄(767—822)到天台山等地学佛后回国,将天台山、四明山茶籽带回日本,在日本多处播种,其中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茶园延续至今,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功 《中国报道》2013,(9):111-111
中日政治关系目前处于极为寒冷的低谷。钓鱼岛领土争端、东海油气开采开发争议等,只是表面的导火索,两国政治转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被认为改变了过去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日本希望借此加速推动军队"正常化",而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调整,正好与日本的期望合拍。在此大背景下,中日政治关系转冷恐怕将成为长期现象。与此同时,中日经济关系也在转冷。2012年中日贸易额为3336亿美元、同比下降3.3%,自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去年9月份以来的中日关系紧张影响是主要原因。2012年日本对华出  相似文献   

17.
"希望光伏能取代核电,成为日本今后的主要能源供应方式。"3月11日发生东日本大地震以后,很多人给太阳能发电协会写来了这样的信。东日本大地震让日本人的电力及能源价值观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开始对核电变得绝对不信任了,其次是对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人来说,除了地震和海啸,最让他们头疼的无疑就是伴随台风光临的大雨。"我们不能左右自然,自然灾害会如期而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损失。"日本山口县萩市议会议长坪井丰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年来,在海啸、大雨"侵袭"下,这座三面环海的小城从未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数字化"地下神殿"7月,笔者走访了日本茨城县日立成套设备技术公司,这里是日本巨型水泵制造中心。笔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所生产的水泵达到数层楼高。日立成套设备技术公司厂长幸田晓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了日本大城市中的排水设施:在可能产生积水的地方,政府会在高速公路等国有土  相似文献   

19.
不论目的如何,日本对中国研究之深、之细,由来已久,而且是一贯的。各国都有"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但论"知华"人士之数量和对中国的了解的深度,比日本还是逊一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概念史的角度考察"中央银行"从出现至20世纪初在中外语言中的演变路径,探求这一概念与制度实现过程之间的互动。日本作为西方"中央银行"名称与制度的接受者与传播者,首先采用了这一译名,并且在中央银行的建设实践中不断向这一特定概念趋近,并最终建立了功能较为完整的央行机构,特别是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近代中国的央行制度与日本有不解之缘,但非垄断性与非独立性使央行机构与统一货币的建立初衷有较大差距。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造就了"国家银行"等竞争词的产生,同时也孕育了近代多样性的央行体制。从中日两国的案例来看,制度的命名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法律条文的影响,概念的变化足以折射出制度的动态变迁,而制度在趋近概念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影响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