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琦  郭晶 《辽宁经济》2006,(5):26-26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均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却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中、日、韩这三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中、日、韩三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决定了它们在构建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它们的参与和紧密合作,东亚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联合与合作。但目前日本的态度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难点:一是日本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心存疑虑,态度冷淡;二是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3.
<正> 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及其需要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四种形式("10+3"、"10+1"、"1+1"、"3"即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及机制,东盟与中、日、韩的双边合作,东亚国家间的双边合作,中日韩合作)中,中日韩合作最为重要。原因在于中日韩三国不仅是东亚地区经济的核心,也是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中日韩的合作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并且必将成为东亚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作者在1995年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观点后,东亚自由贸易区21年后仍然没有建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早已经具有基本经济条件,可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自由贸易区取得了很多渐进性的进展,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但总体上还不是很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在这里提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学来给以解释。所谓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学,指的是研究东亚自由贸易区地缘政治经济学,而地缘政治经济学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可以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新的分支,也可以作为地缘经济学的一部分,或者包容地缘经济学。美国学派侧重于地缘政治学的冲突,笔者提出地缘经济学的中国或亚洲学派,强调地缘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存,但是应该以合作为重心,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尽量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6.
在风光旖旎的东亚地区,一个拥有20亿人口,经济规模达2.4万亿美元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即将浮出水面。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将处于领跑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欧共体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已形成两个板块,且有扩大的趋势。欧共体12国明年起将迎来瑞典、芬兰、奥地利和挪威四个新成员国,其本身也将逐步扩大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也计划明年接纳智利,并进一步争取拉丁美洲诸国能加入条约。在上述两个板块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看东亚与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探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出发,认为东亚和东北亚各国具备了地缘、市场规模和具有实力的核心成员等条件,且大部分国家均有意向或正在进行区内关税的减低或废除,区内的贸易强度、各国的互补性与贸易竞争性亦在增强,这些均有利于建构自由贸易区。但仍有不少制约因素,例如,东亚及东北亚各国(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人均国民所得、政治制度等方面差别较大。目前进行的贸易自由化或经济合作措施,虽程度较低,但却务实,自由化及整合程度可望再予提高。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参与的国家,在贸易创造效应的作用下,会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离不开区域经济的作用。世界上350个国家.有300多个处于区域经济中。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参加了至少一个区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提高保税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东部沿海城市积极开展了保税区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各保税区的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针对保税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详细研究,来更好的保证保税区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本文基于东部沿海某市保税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重介绍其各要素的编制内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给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East Asia has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expansion in its wine market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import tariff reductions through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have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wine imports to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Our empirical method involves estimating an augmented version of the gravity equation by the Poisson pseudo-maximum likelihood (PPML) technique. Analyzing a panel dataset for 1990–2016 covering 27 exporters, we find that overall a 1 percentage point reduction in tariff among FTA member countries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wine import volumes by 0.042%, which is seven times higher than a similar reduction in tariff on an MFN basis. The strongest trade creation effects are founded for bottle wine.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various spec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敏  詹正华 《特区经济》2006,(11):338-339
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近来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次重大尝试。本文通过运用引力模型,重点讨论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究竟以何种程度影响区内的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引力模型在本文的分析是适用的,提高四个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快与这几个落后国家之间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中国应承担大国的责任,结合国内“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积极参加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看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伟 《港口经济》2003,(1):26-27
从2001年11月朱镕基总理倡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东亚经济合作陡然升温.其实中国从提出东亚高峰会,到推动<清迈倡议>,再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已隐现东亚合作带有以中国崛起为背景的现实需求.东亚正在努力探寻一条纽带,一条能将东亚散落的珍珠串起来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东亚货币一体化迎难而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琼 《亚太经济》2004,(1):7-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已不可阻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区域汇率协调安排和货币区域化趋势。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国际货币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东亚面对货币一体化的诸多困难,提出仍十分有必要积极推行货币一体化,并对东亚推行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论“亚元”—东亚单一货币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莱 《亚太经济》2001,(4):8-11
本文利用“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结合欧洲货币联盟建立的经验,对东亚实现单一贷币的有利及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利用相关数据说明“亚元”区启动的关键是缩小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关东亚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圳福田保税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税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最初的功能定位是仓储、转口和加工。保税区实行了特殊的经济政策,即实行具有“境内关外”特征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优势在以前高关税、高进口壁垒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税区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CEPA的实施,关税税率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东亚网络经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炜 《亚太经济》2000,(2):15-18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本文介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征,对东亚网络经济的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网络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