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拍卖》2014,(5):4-7
展览时间5.14-8.31 展览名称“高畑勋与宫崎骏动画的秘密” 吉卜力工作室场面设计手稿展 展览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 地址:香港沙田文林路一号 高畑勋与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殿堂级人物.二人于1985年共同成立吉卜力工作窒。在两位大师的领导下,吉卜力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并深受世界各地的观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当《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一系列传统动画随着老一辈人的记忆渐行渐远时,大量国外进口动画片充斥着荧屏。《机器猫》、《一休》等动漫为大众津津乐道。中国动漫在本土的霸主地位难道要拱手让给欧美、日本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王婉霖 《商》2014,(24):102-102
一、日本现代动漫产业运作模式 1.日本动漫的产业链 动漫,意为动画产业以及漫画产业的结合。日本漫画的雏形被公认为是12世纪出现的《鸟兽戏画》,日本漫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日本传统漫画以及西方漫画的共同影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风格的现代漫画,也通过漫画形成了独有、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日本动漫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不仅仅局限于动画或者是漫画行业,它以动漫版权为核心,由一个较为成功的创意在漫画领域、动画领域、游戏领域之间进行相互的转换,并同时带动电影电视、广告、游戏玩具生产商、出版社、网络等诸多领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动画产业近几年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日本、美国等动漫强国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动画作品原创性不够、动画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产业链不完善等,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日美等国动漫成功的例子,提出关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动漫一直在全球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1933年,日本就出现了第一部有声动画作品。而在二战之后,动画就成为了日本人主要的一种娱乐方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动画开始趋向于成熟。在鲁邦三世这部作品中,日本更是实现了动画和漫画的结合。并开始形成动漫市场的雏形。日本动画的制作素材多样,种类丰富,制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除了动画外,还衍生出了漫画、音像制品等一系列产业,并形成了庞大的动漫产业链。现在日本的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并且在本国有着巨大的市场。而中国动画也拥有较长的历史,但是中国政府对于动画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题材上也一直没有摆脱低龄化的标签,整个产业也仅仅停留在动画上,导致现在中国动画从制作、题材和商业化方面完全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消费导刊》2009,(14):203-203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已经成为以动漫杂志、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并视为朝阳产业,是一个无污染的新型产业。但是,国内原创的动漫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成功和现在国内动画所存在的问题,来探索形成健康的动画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9,(1)
动漫产业在经济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囊括了影视、广告、玩具等众多产业,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玄机科技系列动画以"全品牌战略"模式运营,立足于原创动画,将IP运营拓展到小说、漫画、动画电影、真人影视、手游、页游、舞台剧、周边商品等多个领域,以十年的时间,打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动漫品牌。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东亚地区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如今日本的社会习俗、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日本国民社会生活中,而且在较为出名的二次元产业,尤其是动漫及小说角色形象及人设公式书的设计上体现得更为突出,甚至对日本动漫品牌创新和品牌内涵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动画为中国动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启示,即以动画为媒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文化的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及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动漫产业迎来迅速发展的良机。2006年10月,黑龙江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动漫产业基地——黑龙江动漫产业发展基地。龙江动漫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优秀动漫人才,民办高校的动画本科人才是重要的一只动漫人才力量,培养黑龙江动漫基地所需动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动漫帝国,动漫能成为日本的的支柱产业之一,又能风靡全球绝非偶然。了解日本动漫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动漫而言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日本动漫特色进行分析,以国产动画《秦时明月》为例探讨日本动漫对中国动漫的启示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画造型设计成功走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喆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104-105
在创意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动漫产业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动漫游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动画是一个形象化较强的文化产业整体,动画形象是其灵魂。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对生产商与观众都必须有最佳的视觉传递能力。以现阶段国外及中国动漫产业的形势出发,分析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的优势与弊端。从而为本国动画造型品牌的塑造方向和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凤儿 《华商》2014,(6):39-41
1998年,为了追逐动画梦想,家住郑州25岁的杜彦华开办了一家动漫公司“索易动画公司”。2000年,因为动画单本《金蛙》的制作,他认识了做幼儿美术教育的张秋,随后两人喜结连理。  相似文献   

13.
7位工商业闻人希望合股在新媒体中寻求动漫的利润空间如果你仍然认为动漫是属于儿童的世界,可以肯定地说,你的思维过时了。动漫正以特殊吸引力,抢走成年人的钱——动漫已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在日本,动漫2005年的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日元;在韩国, 动漫是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05年.仅在动漫电影方面,除了美国的动画梦工厂依靠《驱魔神探》、《蝙蝠侠前传》、《神奇四人组》等获得不菲的票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告》2008,(4):176-177
智讯传播独家荣誉发行的中国原创动漫“FX-超级方程式”经广州市达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选送参加四川电视节电视节目评审,荣获2007年度金熊猫奖中国动画作品评选“电视动画”奖项。《FX-超级方程式》由上海智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7年下旬开始成功发行至北京卡酷卫视等十余家地区电视台及各地少儿频道。并在Sina.com等超过60家媒体网站及“动漫欢乐谷”平台中热播。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动漫专业基本上已经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部分院校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初现特色.但是,从动画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动画专业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同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动漫相关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量动漫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所以,如何准确定位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如何培养适合动画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优秀动漫人才,是动漫专业职业教育迫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动漫产业主要包括了动画产业、漫画产业以及电脑游戏产业。在我国游戏长期以来不能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不能妥善解决盗版问题就不可能把本国的动漫产业做大做强。动漫由多项动漫产品构成的“产业链”,相对于低廉的动画制作播出费而言,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却是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李焕焕 《商》2013,(20):113-114
Flash软件,完美地将三维动画通过二维屏幕放映出来,在网络乃至在电视上广为流传。Flash动画的产生与发展扩展了动画(动漫)的内涵与外延,对动画(动漫)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在萌芽、兴起(形成)、发展阶段还是在中国的盛行阶段,Flash动画与传统动画相比较,都体现出了它独特的优势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一、国内外动漫产业现状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  相似文献   

19.
造型是动画中最能抓住观者眼球的元素,造型设计代表国家动画产业的发展情况.国内外动漫都各自拥有个性化的造型风格,美国动画造型夸张幽默,日本动画则造型写实唯美,中国动画造型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吸收国外优秀动画造型的经验,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色民族文化融入到动画造型中,从而找到一条破解当代中国动画发展瓶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谢双超 《品牌》2014,(8):42-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动漫市场伴随着国内的科技迅猛地发展着。同时和动漫相关的种种周边产业也在逐步地发展,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同时伴随着一些具备"中国特色"的问题出现,例如动画作品品质的良莠不齐,动漫企业的经营不善等等。在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的今天,如何让我们动漫周边产业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了扶持动漫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种种"中国特色"的问题之下,如何针对国内自己的市场进行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