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力资源部经理孙燕的心情,如同室外的阴霾天,阴沉得可怕。“我必须对这样一个有潜力、有才华的员工的离职承担责任!”她在人力资源部的例行工作总结会上这样表示。“由于我的工作疏忽,导致公司失去了一位如此优秀的员工,并对公司的部门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被动……”  相似文献   

2.
“半年前,公司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时候,仍然拨出10多万元培训费,选派了7名员工到高等院校深造。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深圳某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其武一说起这事就非常激动,“让我们伤心的是,7个人中有3人在学成回到公司工作不到一个月就提交了辞职报告。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竞争对手开出了2倍的高薪,更让我气愤的是,竞争对手许诺他们:如果我们追索培训费,公司会帮他们买单!员工与竞争对手都让我感到恶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程海涛 《经济纵横》2006,(10):72-72
2006年3月,由于公共关系部因特殊原因造成的人员空档,人力资源部从电工班抽掉了一名曾在公关部任过职、沟通能力较强的电工暂时代职。 这名电工在公关部代职两个月后,便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加薪的要求,理由是他在公关部的工作职责、内容、承担的压力等与其在电工班时完全不同。但之前公司并没有给代职员工涨薪的先例,考虑到工作性质的差异性,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部在今年6月为上调了300元的薪水。但这名员工并不满足,认为所获薪水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工作的价值,在7月底再次要求人力资源部调整薪水,并提出了一个公司难以接受的薪酬要求。 “这给我带来了一个大难题。”人力资源经理张保平说,“实际上,公司内部的薪酬体系中,公关人员和电工这两个岗位的价值差别并不大。另外,在上次调薪之前,我对他在公关部的工作做过考评,发现他在代职期间并没有带来非常显著的工作业绩。但在公关部的岗位中,缺了他,又会影响部门的正常运作。” 如果拒绝他的要求,显然会对他的工作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但调薪又与公司的制度明显对立。该不该给他第二次调薪?张保平感到非常为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经济纵横》2008,(5):64-64
王丽是上海市某家居制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08年年初遇到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公司在07年4月初对全体员工进行一年一度的身体健康情况检查时,查出公司生产一部与销售部门的张迁、李晓患有乙肝(小三阳)。因担心员工间交叉传染,经人力资源部与公司最高层领导商讨后,人力资源部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给予张迁、李晓各为期六个月的病假医疗期,同时每月照常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  相似文献   

5.
冯体纲 《经济纵横》2006,(10):80-80
对于HR经理来说,最期望的事莫过于成为高层“战略合作伙伴”了,而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所有实施的项目、制度、措施都得不到高层、其他部门经理和员工的支持了。本来项目实施前抱着为公司着想、为员工考虑的想法,但到最后似乎总落个“人力资源部就爱走形式,纯粹在浪费我们的时间”甚至“人力资源部纯粹是废物,不创造一点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当市场部经理林茹傲慢地回答说“我一直都给部门的员工做了绩效考核,但压在文件夹里没有交给人力资源部,是因为交不交,没什么差别”时,人力资源部经理孙艳感到无比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在摩托罗拉也有一些工作表现差的员工,对待这样的员工我们该怎么办呢?”在遭遇员工这样的提问后,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经理的回答是:我们就培训他,帮助他从后进变为先进。  相似文献   

8.
晚上七点多了,人力资源部经理韩琳还在加班,在她的桌面上,摆着市场部负责活动策划的主管林苑的辞职信。“当员工在上班的路上遭遇了抢劫如此不幸的事情,人力资源部能帮员工做些什么呢?”韩琳承认这是她近一个多月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忽视了对员工必要的关爱,几乎酿就了一场离职风波。”对此,韩琳不无悔意。  相似文献   

9.
声音     
《经济纵横》2005,(11):8-8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李嘉诚  相似文献   

10.
严睿 《经济纵横》2005,(8):90-91
“也没见他做出个什么来,凭什么就要罚我钱?外企来的又怎么样,我看他根本就是在人家那里混不下去了,才到我们这蒙事的吧!”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人力资源部经理马东就已经接到了类似的几个员工投诉。本以为从那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挖来的John会是他的得意之笔,没想到竟出现了这样窘迫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企业今年在业务上出现大幅滑坡,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而公司原来的政策规定,员工每年底要做一次年度考核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者进行调薪。但是,目前的财务困境,公司无力对业绩优秀的员工提供涨薪的能力与承诺。我认为,人力资源部应该坚持企业执行多年的政策,继续做好绩效评估,但直线经理在给他们的雇员提供评估意见时,都不可避免会遭遇员工的涨薪要求或咨询。我该采用哪些方法,让员工知道公司不能再做出涨薪的承诺?  相似文献   

12.
EAP中国探路     
王珩 《经济纵横》2005,(7):56-57
“Janice,我有个员工不好好工作,他天天和同事吵架,我该怎么办?”“Janice,我们必须让约翰离开公司。但我们该怎么跟他说呢?”  相似文献   

13.
星期五中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人力资源部运营总监叶阿次安排了人力资源部的几个员工,陪同当天报到的新员工一起到公司食堂吃饭。饭到中途,新员工开始变得放松,愉快地与HR人员交流对公司的印象以及他们入职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4.
“真是气死我了!”北京某咨询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梁丽气愤地说,“孙延是和我同一天进入这个公司的,而且他的职位只是一位中层经理,但我无意中发现他的工资竟然比我的高出两倍还多!”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部在外国企业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部门,因为它们掌握着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的命运。因此在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门学科。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什么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中国部总监沈坚先生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为企业找到最优秀的人才,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并以最经济的手段满足公司业务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是外国企业中人力资源部的职能。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中国部将总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引进中国,通过制订和实施公司内部人事管理政策,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保留优秀的员工长期为公司服务,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此,找到合格的员工是人力资源部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在外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人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并具有多年招聘经验,他们会根据公司各部门对不同职位的要求准备相应的问券及测试材料。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中遵循的原则是,严格按照公司用人部门的要求和标准去寻找候选人,最基本的标准是三个方面:教育背景,学历和专业是首要条件;与部门需要的职位相关的工作经验;还有一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一时间与员工沟通,表达公司对员工受伤害的关注。人力资源部可以在了解到员工受伤害的详情后,询问员工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协助?如提供办理证件的支持、是否存在经济困难等;尤其是要了解清楚员工对工作调配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胡可 《经济纵横》2006,(8):70-70
技术部经理上午给人力资源经理王莉萍打了一个招呼:对部门内的一位员工小梁非常不满,表示技术部不想再留这样的一名员工了。 “由于小梁是公司内服务了3年之久的技术人员,公司向来比较关切,HR便向技术部经理了解因何不满时,他的回答是:他的技术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承担部门主管交代的工作!”王莉萍说,“问题是已经服务了3年这么长的时间,技能能力不足显然不足以成为理由。” HR私下找小梁了解过后,得到的消息是,小梁个性较强,在开发模块上与技术部经理有不同意见时往往会非常直率地提出来争论甚至口角冲突,。部门经理据此认为小梁不够尊重他,提出让他离开技术部的要求。 “我们也试图调解过,但都没有效果。”王莉萍对此非常苦恼,“部门经理的对策是不给他分配开发工作,对小梁提出轮调到其他部门的解决方案也由于他坚持不肯离开技术部,说就要争一口气而没有结果。” 这使王莉萍犯难了:继续让这种矛盾僵持下去,小梁的绩效考核结果必定很难看,最后肯定会以绩效不佳为由辞退他,但不肯善罢甘休的小梁肯定也会寻求劳动仲裁;解决嘛,双方都不肯妥协。让一个员工是否继续留在所在部门工作的权力,是在业务部门还是人力资源部?如何解决这个困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近来,关于员工敬业度的问题日渐流行。在许多公司设计的平衡记分卡中都可以看到与敬业度相关的指标,一些提供专业评定员工敬业度服务的新型公司随之诞生了,并且,这些公司不断努力向他们的顾客推销这一理念。我喜欢这一理念,但又非常担心。害怕这就是员工们口中所谓的“又一种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领域经常会有许多这样的概念问题,被人们认为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我们称之为“风气”, 那就让我们一起面对并解决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于薇目前的困境,人力资源部可采用下述一些方式来减少员工抱怨和人心浮动: 1.跟公司的员工进行沟通,由总裁参与沟通会。总裁可坦诚地把现状告诉员工,说明今年的奖金不如往年的原因,同时告诉大家,明年公司将做出哪些调整。人力资源部在沟通过程中,应发挥协调作用,包括承认HR在绩效薪酬上所做出的一些不足,以及未来一年将做出哪些改善等。  相似文献   

20.
关注贡献     
核心员工是非常关注贡献的.希望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及与目标的距离。他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对公司的业绩或结果我还能做出哪些贡献?”这种压力来自于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