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潜在产出的测算方法,然后结合1952~2007年中国年度产出数据特征.讨论了应用HP滤波方法测算潜在产出时的平滑参数选择问题.平滑参数取100时的HP滤波器能更准确地刻画长期增长路径,平滑参数取6.25时的HP滤波器能更好地捕捉潜在产出的波动特点.对中国这样潜在经济增长路径波动较大的转轨经济国家,必须从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判断是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动,两滤波器结合使用.最后,本文对中国1952~2007年特别是1982~2007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并运用“Kalman滤波”方法估计1979-2004年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决定产出缺口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我国200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小志 《中国就业》2013,(5):13-13
经济潜在增长率及其指标的重要性经济潜在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劳动力、资本)条件下,且就业比较充分和通货膨胀不严重的情况下,各种资源的最优和充分配置所能达到的最高经济增长率。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趋势性变化,都会引起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出现变化。其中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和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不可观测成分模型及贝叶斯方法对中国的潜在GDP和产出缺口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产出缺口能较为精确地反映中国经济所面临重要事件的冲击效应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信息;外部突发因素和经济政策是导致中国产出缺口波动和经济周期形成的双重主导力量;中国面临潜在GDP增长率逐步下行和实际GDP更趋向低于潜在GDP的双重压力。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通过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适度降低对外依赖,是维持中国经济在一个适度潜在增长率以及产出缺口波动相对较平稳状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2010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9.5%左右,货币供应量控制在2000э2008年均增长17%左右的水平,那么,实际经济增长率仍将低于潜在增长率,货币供给不会对价格总水平上涨产生很大压力。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相对温和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经济存在负产出缺口(潜在经济增长与实际经济增长之差)的情况下,货币增长初期可能更多地引起产出增长而不是引起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社会下的奥肯定律,以及二元社会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奥肯定律进行了测算,同时得到了我国1986~2004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但潜在增长率对我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应努力阻止实际增长率达到其潜在的水平,并在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努力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声音     
7.6%是水分较少的增长率,是在潜在增长水平区间内的增长率,充分反映了全球经济态势,显示两会报告设定的7.5%增长目标是合理的。而去掉了超过正常投资增长的过度依靠投资增长的增速部分后,是更扎实的、"水分"较少的增速。——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为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确有必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但稳增长的政策与经济结构调整要高度一致,切忌过度的刺激违反规律推动短期过高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估算我国潜在产出的研究,大多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在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忽略国际市场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对潜在产出水平的估计出现较大偏差.为此,本文引入开放条件下"产出一通胀"菲利普斯曲线作为我国总供给函数,通过建立状态空问模型并运用多变量卡尔曼滤波法对我国潜在产出水平进行估算,然后将估算结果与趋势分解法和封闭条件下的模型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本投入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3)虽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降趋势,但区域层面则呈现出增长率分化的趋势。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同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长期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震荡的状况,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会计师》2017,(2):138-139
2016年全球经济可谓不瘟不火。一方面,主要国家经济继续复苏,即使是英国公投退欧等事件也未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继续存在,缺乏亮点。多数国家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增长率。  相似文献   

11.
贵刊上期封面故事《7.5%左右离潜在增长率有多远》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是围绕着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不是在一个人为设定的区间运行。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一个结构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将劳动投入结构、资本投入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运用1997-2012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这一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动态特征,并估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潜在增长率下降,主要由资本存量增速下降所导致,但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减缓了这一趋势。近10年来实际增长率变化主要是受潜在增长率变化影响,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减缓,是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未来政策重心应当从需求管理过度到供给管理,着力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首先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体现两方面因素变动所引发的增长,即:一是由于产出能力方面变动;二是由于供给与需求方面变动。然后从数学上证明,供给与需求的变动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仅适用于短期;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产出能力的提高,即:长期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长率等于自然产出的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4.
在6月16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预计,"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出现了比社会预期更为明显的放缓……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由于内需回旋余地较大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率的大起大落。"无独有偶,几天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在苏州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一个小型DSGE模型,利用中国数据使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估计了模型的各种结构参数,并计算了中国的自然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缺口。研究发现:自然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缺口保持了高同步性,这主要是由于成本加成定价冲击对经济影响较小;两种产出缺口的变动都较为频繁,基本上每4个季度就形成一个短的波动周期;两种产出缺口都准确的判断了中国经济波动中的高点和低点,因此对经济预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期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确实有受到短期因素影响,但更值得重视的,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阶段已经开始出现了转换的状况。在当前的稳增长过程中,应重点防止两种风险,即短期内增长速度大幅下滑,以及经济剧烈波动的状况,切忌对此重视不够、应对不力。该文章称,目前有一种倾向是,对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状况不理解也不适应,并同时忽视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这一事实,却还想用一些老  相似文献   

17.
牺牲率指实际产出损失与趋势通货膨胀率变化量的比率,用来衡量降低通货膨胀成本。Ball(1994)假设通货收缩周期终点后四个季度回到潜在产出,忽视了长期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证实未考虑长期影响将会低估牺牲率,并采用HP滤波估计中国季度和年度牺牲率分别为1.85和2.68,高于传统方法的0.28和0.3。季度牺牲率低于G7国家的平均水平,实证研究发现通货收缩速度、初始趋势通货膨胀率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牺牲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扩展的MRW模型考察实物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投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工业化水平、对外依存度和政府支出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出现缩小趋势,经济增长存在β条件收敛现象,人力资本累积率、工业化发展水平、对外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实物资本投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政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正确调控这些因素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07年高达14.2%,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至9.6%,随后几年的经济增长呈现震荡徘徊的态势,今年第三季度增速降至7.4%。此轮经济增速下滑究竟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阶段的转变还是短期经济波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关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未来发展大局。因此,许多经济学者将经济潜在增长率作为求解的重要指标,从多角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新审视了地租的性质,在微观上地租可能来源于运输成本的节省,并在宏观上表现为资本积累的一种形式。逻辑推演认为地理区位因素导致的运输成本差异影响区域地租水平及资本积累率,并将影响区域长期产出均衡水平。基于逻辑推演文章构造并还原了各省单位产出运输费用,即运输费用占GDP比重。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发现:(1)运输成本占GDP比重与地租占GDP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2)运输成本占GDP比重与区域资本积累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3)地租占GDP比重与区域资本积累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4)运输成本占GDP比重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关系;(5)地租占GDP比重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一个地区离市场越远、单位产出运输成本负担越高、单位产出地租水平越低,则资本积累率也可能越低,并影响区域长期经济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