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缑毛生 《经济师》1998,(8):20-21
无形资本经营解考●缑毛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当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和21世纪的交汇点时,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资本经营以其泰山压顶之势破土而出,迅速风靡九州大地。资本分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关于有形资本的经营,理论园地学说主张异彩纷呈,实践...  相似文献   

2.
无形资本经营:企业资本经营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蒋政  王琪 《资本市场》2002,(6):57-58
<正>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高科技企业大量涌现,但目前国内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以广州为例,广州的高科技企业已达1600多家,但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值超10亿元的还没有一家。技术已成熟并进入市场扩张阶段的科技项目取得银行贷款还相对容易,而大量处于小试到中试阶段,即掌握了尖端技术但市场前景不明朗的“青春期”企业,一般是无形资产大,固定资产少,资产变现能力差,从而造成贷款担保难、抵押难,银行信贷比较谨慎,尚处于“孵化期”的项目更是乏人问津。实际上,发展高新技术是高风险的行业,投资的成功率比较低,但同时也伴随着高回报,高科技企业应该适当回避自己的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即无形资产大,将无形资产纳入资本市场,以期变成无形资本融资。  相似文献   

4.
如何充分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实现高质量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无形资本是影响数字化转型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揭示数字化转型创新潜能释放的内在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数字化无形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解释了数字化无形资本促进创新的内在机理。基于201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发现:数字化无形资本具有创新催化剂效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无形资本的协调匹配能显著倍增数字经济创新产出;数字化无形资本的创新催化剂效应主要是通过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扩散促进两种机制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及数据分析技术、高端人才资本对数字经济创新产出的催化剂效应更为显著;数字化无形资本会强化领先企业的创新优势而产生极化效应,企业间数字化无形资本鸿沟的拉大会阻碍社会整体的创新。据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大化释放数字经济促进创新潜能,应重视企业数字化无形资本的积累,形成激励数字化无形资本积累和驱动创新的系统制度,并消除企业间数字化无形资本鸿沟。  相似文献   

5.
鲍盛祥 《经济师》2005,(1):181-181,183
文章对企业清算中未予评估处理的无形资本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清算中损耗的无形资本包括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组织资本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并分别对它们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无形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 《当代财经》2002,(9):74-76,79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形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分类,阐述了各类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其对无形资本各大要素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大要素的特性应当在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给予分别核算,以便在报表上能够较合理公允地反映无形资本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7.
段巍  舒欣  吴福象  刘彤彤 《经济研究》2023,58(3):116-134
为解释资本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协同变迁,以及技能溢价不断上升的现象,本文首先提出了无形资本与技能劳动力互补这一修正的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并通过估计中国城镇部门1995—2020年的总量生产函数对该假说进行检验;其次,基于估计结果,对技能溢价的变动进行了因素分解;最后,构建了包含无形资本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探讨无形资本深化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技能劳动力与无形资本的替代弹性(1.275)要小于其与物质资本的替代弹性(1.908),证实了无形资本与技能劳动力具有相对互补性。第二,驱动技能溢价上升的动力中,61.98%来源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33.76%来源于无形资本深化效应。第三,无形资本不断深化的原因,在于技能劳动力的数量与生产率不断增加。技能劳动力与无形资本的持续深化将引致技能偏向型结构转型,并使得无形资本深化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在对马克思资本运动形态分类和资本循环运动理论的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形资本这一独立概念;并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借鉴马克思关于资本分析的逻辑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关于研究无形资本基本框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无形经济正势不可遏地浮出经济社会的历史地表,成为当前引领全球经济风潮的新经济形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视角审视,无形经济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数字化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钩连,它彰明资本的形态及积累机制摆脱“物”的直观,直抵抽象化、虚拟化、符号化的“非物”境地。无形经济的杠杆性和财富倍增效应,本质上是虚拟无形资本隐蔽宰制剩余劳动、疯狂追逐剩余价值的修辞话术,其内核依然锚定于最大化的资本价值增殖,内里深嵌着包藏祸心的资本剥削逻辑和权力扩张本性。中国无形经济的创新发展应根植于实体经济的沃土,构建无形经济与实体经济辩证综合发展的经济格局,打破惟利是图的资本逻辑,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财富观和发展观,将无形经济从推动资本增殖的动力机制提升为全民共享的财富创造源泉,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创新发展的民主化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无形资本的整体状况2002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为25.2631万件,历年累计162.2631万件;授权量为13.2399万件,历年累计88.3035万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以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指标之一的发明专利数量为例,2002年国内授权量为5868件,仅占总量的5.23%。最多的2000年授权量也仅为6177件,占总量的6.49%,是同期日本的5.5%,美国的7.26%,韩国的26.92%。2002年,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中,国外占50%;批准的发明专利中,国外占73%。我国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总量为2415件,授权量为192件。而日本NEC一家公司2000年在美国获得授权…  相似文献   

11.
李仲广 《财经问题研究》2005,(8):94-96,F0003
旅行是旅游经济分析中一个重要问题,在人们决定外出旅行之后,必须要对旅行方式进行选择,本文对该选择行为进行经济模型的构造和分析,并加以实证.实证结果表明,本文的旅行经济模型可以解释现实的旅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今天,对于财政资金动态使用的这个全新问题,应当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如何把财政资金作为资本的增值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则成为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研究的理财问题.如果科学地解决这一理财问题,不仅可以拓展我国理财的新思路,也为世界各国的理财模式开创一个先例.  相似文献   

13.
注资与国有银行改革: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张杰 《经济研究》2004,39(6):4-14
本文旨在为人们解读国家通过注资方式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意图与绩效提供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主要命题与观点大致有 :第一 ,政府推动下的银行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一般都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并追求短期见效的效果 ;第二 ,在微观经济基础未能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 ,单方面改变银行资本结构的行动注定会无功而返 ;第三 ,国有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且不乏有效运作的例证 ,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国有银行比例以提高整体银行效率是一种逻辑误导 ;第四 ,中国国有银行低效率运行的根源不在出资人本身 ,而在于出资人获取回报的特殊经济流程 ;第五 ,若考虑到被巴塞尔协议剔除的一些无形资产可以在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得到确认 ,则国有银行出资人的资本压力就没有人们相象的那么大。本文的结论是 ,中国国有银行的问题是经济改革过程诸多矛盾与利益博弈的长期积淀 ,解决方案须基于演进主义的方法论 ,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14.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unmeasured intangible capital to be large and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we observe that by nature intangible capital is also very different from physical capital. We find it plausible to argue that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for intangible capital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rocess by which 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es. We study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hypothesis for rational firm valuation and asset pricing using a two-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ur main finding is that the properties of firm valuation and stock prices are very dependent on the assumed accumulation process for intangible capital. If one entertains the possibility that intangible investments translates into capital stochastically, we find that plausible levels of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are compatible with highly variable corporate valuations, P/E ratios and stock returns. We thank Ellen McGrattan, Edward Prescott, Rene Stulz and an anonymous referee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as well as workshop participants at FAME, the 5th Conference of the Swiss Society for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Finance Free Lunch and 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 This research has benefited from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etence in Research “Financial Valu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The National Centers of Competence in Research are managed by the 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n behalf of the Federal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考察了我国生产性资本的总量水平、形成路径及其调整机制。通过改进的方法所估算的资本存量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不止两番 ,年平均增长率为7 3 6 % ,积累极为迅速。资本形成路径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增量改革推动的配置效率改进使资本—产出比率在 1 994年之前持续下降 ,而近年来的资本形成过快是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资本深化 ,必须通过全方位结构调整加快转型进程。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我国转型期资本存量调整的供求决定框架 ,实证结果表明 ,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 ,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两税合并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和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对所得税率影响资本结构呈现的不同特征。结果显示:相比于税率不变的样本企业,税率下降的样本企业负债率下降更显著;金融市场发展越完善,税率变化对企业负债率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前频繁出现的用工荒及工资上涨等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将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总结为技术进步引致效应及人力资本投入引致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并借助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资上涨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逐渐增强,其中工资上涨借助技术进步引致效应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通过人力资本引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不显著。基于不同地区的回归结果比较得出,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效果差异显著,其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8.
资本配置、管理激励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造了一个多分部企业内部跨期资本配置模型,本文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管理激励和配置效率问题,这是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的一个综合和扩展。本文的模型把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论”和“无效率论”结合到一起,分析表明,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重新配置资本并能诱使两个经理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两个单分部企业组合的效率,而不只是其中的某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9.
无形资产的无形特征,使得无形资产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市场的发展。本文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对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后果及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改进无形资产计量和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改善无形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财务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本、组织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本,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对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两者的互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一方面,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的活性资本,其优劣状况决定着企业组织资本的存量、增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组织资本又是影响、制约甚至决定企业人力资本效率的重要环境因素.同时,文章还着重从互动的角度,对如何提升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