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调控法与宏观调控行为虽然是相互联系的概念,但毕竟要做一些必要的区分.宏观调控行为是政府根据宏观调控法作出的实现宏观调控法的行为,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机关根据法律作出的行政行为.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问题的实质就是一类依据宏观调控法实施的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来分析,宏观调控行为具有被提起诉讼的可能性是一个妥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郭岩杰 《金卡工程》2008,12(6):36-36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范畴较广泛的课题,例如在诉讼受理方面增加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以及原告诉讼资格放宽等。本文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方面探讨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重点阐述行政诉讼调解在立法上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此项制度的国内外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3.
行政行为说明理由一般指行政主体在作出或拟作出影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行为时,在合理期间或法定期间以适当方式向相对人说明其作出或拟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及其他理由的制度。目前我国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尚未建立,主要表现在立法层面没有一部明确规定该制度诸要素构成的法律。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对象、内容、形式及范围。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说明理由对象的权益范围,于法治的层面上,行政行为说明理由范围还形成对行政行为的救济范围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谢甫成  陈昆 《金卡工程》2010,14(8):10-11
虽然在宏观调控法学中对宏观调控行为还没有做过细致的分类,但客观上这种具有强制规范效力的宏观调控行为却一直是宏观调控法学关注的焦点。所以引入"规范性宏观调控行为"概念是本文做的一次尝试,寄望通过对它的研究,为宏观调控法学理清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作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不合法时,可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七条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依据的下列规定提出审查申请。  相似文献   

6.
张暂 《金卡工程》2010,14(2):107-107
原因在法律行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含义是不断演变的。罗马法上的原因是作为适法行为的要件而存在的;法国法上的原因受罗马法影响较大,指适法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对行为指向的相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它为适法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提供了合法化根据;德国法对原因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强调双方负担义务的对等性、相互性。  相似文献   

7.
税务行政复议是指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或作出税务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界定立论,金融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国家金融行政机关在行使其金融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金融行政机关或者上一级金融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金融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复查作出裁决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行政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要求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要有充足的根据,包括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税务行政执法也不例外,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实施税权管理、征收、强制执行及处罚等行政行为时必须有据而为,必须树立和强化证据意识,以确保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马连强 《金卡工程》2010,14(5):166-166
法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有无可诉性,并且应当有相应的诉讼保证机制加以保证。而经济法作为调整经济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部门之一,出于传统诉讼理论和机制的限制,可诉性缺陷比较明显,有些学者指出:经济法作为现代法,与传统法律部门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不可诉规范较多。[1]正是因为这些缺陷抑制了经济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抹杀了经济法的可诉讼性。笔者通过对经济法的实现模式及可诉性理论进行探析,来证实中国经济法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1.
赵金秋 《理财》2004,(6):22-22
审计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审计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审计行政职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复议审计机关或者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受理申请的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审计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2.
王亚洲 《金卡工程》2009,13(4):49-50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用的观点是行政行为是公法行为、法律行为,不包括私法行为、准行政子那个味和行政事实行为。这种行政行为不符合"词的通常用法",导致某些公权力行为地位不明,与我国现行的司法实践相悖,与行政法治相悖,有必要对我国行政行为的概念进行反思,本文拟就行政行为的概念作一下梳理。  相似文献   

13.
域内外关于税务事先裁定性质的认知较为混乱,无法达成统一见解。现有的纳税服务说、行政契约说与税务指导说都无法与税务事先裁定之特性完美吻合,只浅显描述了该制度的外显特征,未能深入制度内核。从行政法知识视角来看,税务事先裁定属于准行政行为之一种,属于税务机关的依申请行政职权行为,表现为针对预期未发生交易的税法适用疑难形成公权机构观念表示的过程,纳税人可根据裁定结果自主作出交易安排,体现出服务性、契约性、解释性和指导性等多维特征。在厘清税务事先裁定的准行政行为性质的基础上,从正常裁定和异常裁定两种假设情形出发,多维剖析税务事先裁定制度的法律效力,有助于为我国立法确立该制度提供全面细致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彭广峰 《金卡工程》2010,14(11):129-129
众所周知,海关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从属性、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等普遍意义上的特点,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在一般意义上应当是一种权力关系。但是,这并不能排除一些特殊的海关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债的属性。本文作者认为关税征收以及其他海关行政相关行为中的海关担保行政行为两者具有债的属性,并对其分别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乐 《金卡工程》2010,14(3):123-123
合法性审查原则作为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深入贯彻这项原则,必须弄清和解决几个基本问题:从审查对象来看,合法性审查是否还应该包括抽象行政行为;从审查方法来看,合法性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不是其违法性;从审查性质来看,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只审查其合法性而不考虑其合理性,这是否妥当;在法律适用上,合法性审查所依据的”法”的内涵的把握没有统一的标准,阻碍了这一原则的具体适用。针对合法性审查原则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从审查对象、审查方法、审查性质、以及把握合法性审查原则”法”的内涵的角度出发,分析现状,找出解决办法,真正把握合法性审查原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特征上分析,行政重组不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而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重组也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而是一种行政即时强制行为。根据法律保留原则的基本要求,行政法规不宜设定行政重组,《行政强制法》应当成为规定行政重组的基本立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实生活的丰富、公共行政的发展,不可能所有的税收行为都被完美纳入现有理论化的行为类型中。税收事先裁定是税法生成的制度,难以作为行政法上的概念。税收事先裁定与行政法上的行政行为类型是不同的制度逻辑和话语体系。试图将税收事先裁定归类于既有的行政法上的行政行为类型化谱系或者定型为一种新的行政法上的行为类型都是不合适的。为了便于行政法与税法的沟通和智识共享,我们至多可以将税收事先裁定与几种定型化的行政行为相类比。因此,税收事先裁定不能也无需被视为或者定位为一种行政行为类型,其有来自于税法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制度积淀。规范国家税权的税收法定原则和纳税人权利保护从基准和立场两个面向成为税收行为法律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王杏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272-272
行政自由裁量权成为现代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行政行为是依托行政自由裁量权而作出的。但缺乏控制和约束的行政自由裁量权会造成严重的腐败问题,影响我国依法行政。本文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入手,介绍其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对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会造成的危害加以分析,突出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对依法行政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必要性;最后对如何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升 《金卡工程》2010,14(2):212-213
税务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判定征税机关是否违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征税机关行政行为上的体现,通过分析税务行政行为的公定力的效力范围,可以为更好的保护纳税人的利益,约束征税机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票据行为是票据法律行为的简称,指当事人作出的、能够引起票据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票据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即行为人在实施票据行为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进行,否则其行为不具有票据法上的效力。第二,票据行为具有无因性(也称抽象性),即票据行为的法律效力独立存在于其原因(实质)关系之外,该原因关系有效与否甚至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