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WBES提供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后发现:在全样本下,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之间呈现U型相关,即存在最优的银行业结构;而江苏省的样本则体现出银行业结构越集中,中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反而越小的特征。这些结论与传统上认为发展小银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观点不完全相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城市的信用环境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银行审批权的上升能推动最优银行业结构朝着大银行占比更高的方向变化。不同地区的最优银行业结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一个城市在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业结构时,要充分关注地区差异的影响,寻找到适合本地的最优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三产业经济地位的提高,各地区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静态不平衡差、极差和变异系数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对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差异、南北地区差异和总体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总体地区差异逐步缩小、东西差异仍然是主要矛盾、南北差异正在转换,南部正在将北部拉开的主要分析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开放人口政策、加速要素流动的市场建设,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建立吸引资金向西部流动的外部性,尽快建立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形成差别税率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利用样本期为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期初银行业结构、市场规模、市场需求成长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与调整均有较为显著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时间虚拟变量加以反映的规模经济水平、产品差异程度、进入壁垒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不大;经济开放、政府干预等因素对我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与调整的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相反且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务基本集中在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手中,那么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的集中对中国经济发展到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我们是应该维持现状,还是应该多发展一些中小银行,加强银行业的竞争。文章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红 《经济学家》2005,(5):111-116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与信贷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桂珍 《经济问题》2005,(10):57-59
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和微观实力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特征,这给我国信贷资源配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信贷资源配置呈现长期化、集中化趋势。就整体而言,我国信贷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依广  曹乾 《经济地理》2003,23(3):304-307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c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1990~2008年跨国分组数据,运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结构因素对银行业脆弱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一方面,间接融资比例越高,银行体系越脆弱;另一方面,银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因地而异: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银行业集中度降低有利于银行体系稳健性上升;在中等收入国家,银行业集中度上升有利于银行脆弱性降低。因此,从金融结构着眼,有效提升银行稳健性的途径有两个:其一,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其二,各国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构建合理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效率变迁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银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营效率的相应变化是文章试图解答的问题。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整体呈下降之势,竞争的加剧促进了银行效率的提高。因此,现阶段竞争程度的上升有助于推动银行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所有制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中西部地区应把所有制结构调整作为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 ,应率先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降低国有化程度 ,拓展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测度与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不足且其内部省份差异趋稳。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2010年各省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区域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初期阶段,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程度依次减弱;为了进一步找出各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障碍度指标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病理诊断,结果表明各省域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强弱程度都有差别,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界对农村消费区域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基本面进行分析,建立指标体系,设计出9个指标对农村居民消费区域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研究并说明不同消费区域之间农村居民消费的实际差异程度,所使用的计量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到区域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提供分析研究的平台,为研究农村区域竞争力省际比较提供了定量支持,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它贯穿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但各国、各地区由于自身条件的差异,其优化升级的重点和步骤也必然会出现不一致.所以,各地区在选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突破口时,要认真分析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现有产业结构状况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因素,决不能相互模仿、攀比.据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欠发达的中西部则重点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关键是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利用FDI地区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的严重不均衡现象。通过地区差异的理论研究结果以及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来探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区位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国可以通过调整吸引外资政策,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政策措施,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以促使FDI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以及人口为权数的,Theil指数,对1997-2007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和构成进行分解,实证分析表明:①从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来看,1997-2007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大趋势,但从相对极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看,十一年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同时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经济差异水平.②对Theil指数分解发现,中部六省省际间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1997-2004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主要由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造成,2004-2007年这种差异主要由省际间经济差异造成.③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可能导致中部地区省际间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值得重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薇 《财经科学》2006,(3):111-116
中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我国各地区保险市场有关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市场主体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差异是引起地区间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应是在发展东部地区的同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