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已连续几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这对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就业,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应该说已取得了多方的共识。在刚刚结束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200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布置中,都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已经显现,并必将在下一段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在看到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政策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同…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3.
3、财政调控的若干改革由政调控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的调控,财政调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宏观政策微观化的过程.没有无财政政策而可以实施财政调控的,也没有不执行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而可以优化财政调控效应的.从财政分配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考察,财政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总量政策与与结构政策、存量财政政策与增量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及与之联动的其他若干政策.3.1财政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3.1.1财政总量政策的内涵经济总量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总量.财政总量一般包括财政预…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财政转而实行扩张财政政策。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扩张型财政。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政策效应是明显的。但是,现在本应淡出和转型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却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使经济快速增长染上了对外扩张政策的依赖症,而潜伏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却使扩张财政难以为继。这是当前政策抉择面临的一道经济难题。一、对2003年经济发展和对策的认识(一)为防患于未然,扩张型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长期推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我国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为我们描绘了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学习《建议》,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用以指导财政工作实际,对进一步加强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无疑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财政工作涉及到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和社会生活的各各领域.因此,财政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财政部门通过各项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深入调查研究是制定正确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前提时政部门是重要的经济综合部门,财政的收与支,既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又触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社会敏感性较强,一旦时政政策有所偏差,就会产生负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这对新时期国家的财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财源是国家财源的基础,因此加强国家财源建设关键是作好地方财源建设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姜拴爱 《西部财会》2005,(12):12-14
2005年我国财政淡出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向比较中性的财政政策过渡。宣布调整财政政策取向,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对财政政策的重要性的深刻认知,为建设和谐社会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陈华 《广西审计》2002,(1):17-1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没有完成,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我区‘十五’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对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0.
“福故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已经五年,收效十分卓著,同时也带来了财政困难加剧,财政风险快速积聚的矛盾。对此应当高度重视,给予积极的化解。因此,人们开始谈论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的问题。然而任何一项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导入或退出,都是由国民经济运行的特定需要决定的,积极财政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有5年了,所取得的成效已得到公认。随着国家财政负担的逐步加重和国债总规模的逐步扩大,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淡出,似乎是自然的事,但是,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风险更大,时机尚不成熟。一、关于财政风险的问题1.财政风险的现实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财政风险,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另一个则是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债务负担率)。先看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1998年之前,我国财政虽有赤字,但为数不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环节.我们审计机关学习、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把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刚刚闭幕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从新世纪开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环节。我们审计机关学习.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把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财政审计工作的责任感 财政审计肩负着维护正常的财政秩序,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职责。李金华审计长最近指出“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有效扩大内需、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连续6年发行国债8000亿元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我国财政风险,无疑成为影响我国今后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战略性问题。一、我国财政风险实际规模度量分析我国的财政风险,从质的方面讲就是国债项目本身的效益状况,国债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愈好,财政风险就愈小乃至没有;国债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愈差,财政风险就愈大。从量的方面来讲,财政风险是国债项目的积极效应和负效应的对比,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个宏观计量模型来研究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益。与传统模型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模型不仅考虑了需求,同时也引入了社会的供给能力。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在2003年底彻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开始递减,这为此后逐渐淡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弱财政”即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在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充分显现。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尤为关键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变我国“弱财政”现状的政策取向。(一)统一财权,规范政府财政分配体制。首先要规范预算外资金,将体现政府取得的基金、收费项目从预算外、预算外之外逐步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而税外收费的猛增是造成我国预算外资金膨胀,财政分配秩序紊乱的重要原因。所以,当前应把“资改税”作为规范政府财政分配体制的重点。(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提出既要…  相似文献   

18.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尚未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今,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有人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到了"淡出"的时候.事实上,判定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应综合考虑三个条件:一是通货紧缩趋势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国内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机制是否形成;三是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并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审计监督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里程碑。近年来,国家财政部门围绕这一核心机制,实行了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各项配套措施,促进了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便是这一体系之一。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表现了政府财力上下之间及左右之间的运动。是规范政府分配关系、调节地方收入分配、消除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有力杠杆,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规范的财…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财政的基本职能,不同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数学派倾向的观点是收人分配、资源配置、经济监督三大职能。财政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不斯调整和改进财政职能,促其优化、合理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运行周期的各底,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增长,走出发展时滞空间,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热点话题,而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职能(即收人分配,资源配置)是经济调整的重点和核心,而应与前两大职能并行的监督职能,在运作中却显得滞后和乏力,这也是政策落实迟迟不能达到理想预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