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娟 《魅力中国》2010,(8X):166-166
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县城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该地区的农业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基督教宣传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主要以三圣太村为例,对该村的基督教信仰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了该村基督教信仰的一些特点,比如信众多、妇女多、老年人多、聚会频率高等,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留守妇女现象给农村社会治安、经济发展、家庭和睦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得好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留守妇女现象作出探讨,以求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庞大,她们担负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文章依托实地调研得数据,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留守妇女是伴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小、照看农田.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通过对陕西东沟村和石门村的110位留守妇女的调查.从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权力支配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负担沉重,没有实权,对子女教育也力不能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低、妇女自身素质不够、传统文化影响偏重等,并分别从国家、社区、个人等角度提出改善她们生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西平县老促会、县科技协会、农业局、劳动局等有关单位,利用冬闲时间,巡回免费为留守妇女举办科技“种养加”业、“商工贸”业培训班,使留守妇女能掌握—技之长。图为留守妇女正在听专家讲课。  相似文献   

6.
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是制度框架内、生存压力下、家庭角色合理分工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这种无奈、"自然"、理性的家庭决策对留守妇女自身发展、对农民工家庭、对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留守妇女问题的症结源于城乡二元体制。因此,"四化"同步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宏观上正视留守妇女这一社会问题,在政策制定上向西部地区倾斜;微观上提高留守妇女自身能力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政府、非政府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协调各种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8.
构建“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妇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达1.3亿人。这些人中已婚者有1.06亿人,除举家迁移外,只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有6700万人;如果以70%为男性计算,则留守妇女有4700万人左右。由于“留守妇女”人数众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心理看农村留守妇女参政——以宁夏固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妇女的参政问题是伴随着我国转型期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而产生的。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为例,从政治心理角度出发,结合有关激励理论,对农村留守妇女参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设置合适的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和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来激发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留守妇女"作为当今中国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与扩散既是当今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本文以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赵家湾村马铃薯种植技术扩散为例,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出发,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传播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认为站在农民的角度,从农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改变"留守妇女"的传统种植观念,传授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既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民生活,又能提高"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化发展使得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状况,使得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随之形成。本文通过阐述留守妇女承担多重角色与面临的角色冲突,以及自身主动、被动的调适,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发现多重角色冲突对该群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来说,其生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在通过对成都市乡镇的留守妇女进行走访后,对其现状、需求以及遇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总结概括出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应对各类问题时的表现,分析出其主要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提出相关各部门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应该采取何种作法,以期达到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数据及文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留守村妇”,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被遗漏且棘手的现实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留守妇女群体。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妻子们留守家庭,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被称为“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14.
杨玉民 《科技和产业》2011,11(5):128-13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中出现了"留守妇女"问题。留守妇女在农村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教育子女。对于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系网络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纠纷解决方式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农村女嫁男家的风俗传统致使农村女性嵌入到一个有丈夫决定的关系网中,而这个关系网络可能会因丈夫外出打工而暂时或长期处于脆弱状态,进而致使留守妇女成为纠纷及其解决场域中的主角。而由于一些救济途径的原因,迫使她们容易以非法的私立救济寻求纠纷解决场域中的力量平衡。文章最后提出,留守妇女可以积极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以便弥补因丈夫外出打工而在纠纷场域中的缺位,从而得到一些合法化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和所涉及的农民增收脱贫、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及衍生出的“三留”(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倍受社会关注。近日,我们对湖北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生存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留守问题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对现阶段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制;加快建设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阵地;加快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7日,《三农论坛》刊登的“农村‘留守老小’权益需要更多保障”一文,切合当前农村实际,很有见地。然而,当人们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到农村“留守老小”时,笔者认为也应该关注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的农村“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19.
权威信息     
全国妇联: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扶持力度 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指出,要大力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有创业愿望的中低收入妇女、就业困难女大学生等群体倾斜,重视贷款使用与项目发展状况,扶持更多城乡妇女创业;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事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妇女儿童过上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建构是一种动态社会过程,各类组织的利益内涵和边界在此过程中形成、明确或重构。作者以认同政治为视角归纳了当代基督宗教传教运动的全球政治效应。基督宗教以信仰为基,通过传教运动不断发展信徒、扩展组织并建立跨国网络,在此过程中持续改变或强化个人和集体认同,推动基督教继续向南移动,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同时西方基督教仍居世界基督教的中心地位。在传教进程中基督教组织成为全球公民社会重要主体,推动基督教从私人信仰走向公共宗教,同时通过深化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形成挑战。其表现在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安全战略形成合流、推动认同整合和分裂而影响传统安全、在疾病防治等方面对非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此,基督教传教运动可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发起观念、组织和制度革新或革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革新或革命引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