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特别是成为执政党50多年来,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探索,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逐渐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并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这一概括,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3.
对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再认识陆跃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前提是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6.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刘九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这里讲的资源不仅仅包括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河流等),而且包括已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质财富和人本身(如...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商品,已成定论。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颇有争议。较多的争论者,都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揭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把本人的劳动力,当作自己所有的商品来自由处置,二是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没有别种商品可以出卖,没有实现劳动力所必要的一切东西——来论证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是否商品这个问题,并据此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自1662年配弟提出劳动价值论以来,人类对价值问题的争论已有340年的历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必须正确把握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问题论述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重大突破,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社会主义本质。从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到社会和谐,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和谐社会”明确指出了共同富裕时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观具有更广阔的内涵,“和谐社会”比共同富裕具有更加直接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首次以决定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劳动者的职业训练,报酬给付、社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当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是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商品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这是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商品的概念是存在的,并且在此前提下,按劳分配已有新的发展意义,这将为当前产权关系的调整及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对马克思主义这些设想的继承与创新,指出了小平同志关于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大胆使用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如何看待劳动力的性质,这不仅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问额。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既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甘肃泾川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抓输出、建基地、搞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收入迅猛增长,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又是其实现途径和目标追求。这一论述跳出了传统意义上只从矛盾、斗争的视角,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的角度,简单、僵化而非进入到社会系统中全面考察社会主义本质的不足,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再次开启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新视闲。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深化对劳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的需求,本文认为,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如何运用其理论精髓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并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在理论上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即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些范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的一般性,并且要承认劳动力是资本,劳动者是投资者,有权分享利润。劳动力资本化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也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劳动者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基础上的个人股份所有制,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在现阶段,正确理解、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劳动价值论是更好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要对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要正确看待,合理评价。从长远看,私有制经济也要经过劳动力资本化进行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使广大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20.
谈谈劳动力市场的基础结构刘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开放多元的体系,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是资金、物质、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