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心-边缘理论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利用核心—边缘理论研究了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制约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西安市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十分明显,处于陕西省入境旅游区域发展的核心支配地位,其他城市处于边缘地位;入境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呈核心集聚型,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陕西省各城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航空运输条件、对外经济联系、旅游接待能力等是导致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影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地理位置相邻的三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出现了不尽相同的不平衡特征.有的指标走向收敛,有的指标走向发散,而有的指标则出现发散-收敛-发散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博览》2006,(10):I0002-I0006
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构建是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M”型区域经济合作中,“M”字中轴线——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穿过中国西南边陲一座重要的口岸城市。在不久的未来,这座口岸城市将是中国一东盟贸易往来陆路物流大动脉最繁忙的口岸通道,这座口岸城市将发出璀灿夺目的光芒,她就是-广西凭祥市。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城市区域化发展、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以及我国综改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趋势,以黄河上游河湟两岸城市密集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了构建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从区域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从而推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7个省(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心-边缘结构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空间状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其他区域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发育典型;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在总体趋于扩散的大趋势下,同时存在着空间集聚;边缘地区区位条件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扩散,弱化了省会城市的集聚状态,而其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仍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城市化是城市区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城市化包括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城市区域发展的规律.按照城市化规律调整社会经济活动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区域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区域在全球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戈特曼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六大都市带之外,在其他地区还出现了大量正在崛起的新的城市区域.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区域的发展表明,城市区域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新兴城市区域将得益于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城市群战略,依靠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念解析的视角,探讨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分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基础、形成机制,以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旅游同城化依赖其高度的关联性以及产业的开放性,孕育了区域城市之间大旅游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都市圈旅游同城化,不断促进区域发展、经济交流与合作。文章以闽南金三角(厦门、泉州、漳州)为例,分析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发现构建厦漳泉地区旅游同城化的关键是形成以政府-企业-个人的生态联保联治旅游合作循环圈,同时借鉴国外都市圈旅游合作案例,提出拓展区域资源互补空间、搭建政府-企业双向沟通协作平台、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及城市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发展及区域城市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安全产生着深远影响,资源要素的大规模聚集、重组,改变了旧有的城市结构,地方主体利益、区域流动和利益整合、外部力量干预以及城市安全边界的模糊从多层面影响和引导着城市安全走向。一体化改变了区域和城市固有的稳定架构,推动城市安全因素发生了位移。城市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生态安全成为当前城市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加强城市安全管理,需要创新城市安全观和安全管理模式,解决一体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构建与区域匹配的大安全模式,重视城市治理的群防群治,构建城市管理安全阀和防火墙。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区域化是当前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为推动国内外学术界对全球化城市-区域发展的研究,更好的交流研究经验分享相关研究成果,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这对成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成都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国际视角、目前国内的竞争格局等方面,探讨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并分析了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成都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重建区域文化认同,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与合作问题可以说是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区域文化认同则是影响城市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核心和基本因素。区域文化认同有助于降低合作的风险与交易成本,促进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提升城市区域的凝聚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能够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域文化认同是城市区域建设与合作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区域文化认同的重建即是要实现区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先进思想的指导,既要反应其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又要反映现代文化和区域合作的共性,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新型的市民文化、竞争文化与合作文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双核+双子”京津冀城市群背景下的张承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京津唐保为核心的"双核+双子"的京津冀城市体系,不能忽视张承在京北的重要作用。张承需要依托自身条件融入京津,同时京津也要利用大都市的优越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吸纳张承,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阈限创造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京津张承共生发展的未来选择,进而构建"五核+三带"的京北城市成长线,包括"双核"京圈外围带、"核+子"交合带和"北双子"成长核,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沿张家口-宣化-怀来-延庆-怀柔-密云-兴隆-滦平-承德一线为主线的京北城市成长线,其中要充分发展怀来和兴隆为较高级别的次级城市。  相似文献   

18.
历届世博会都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城市中各区域的整合联动更应抓住这一机会,利用自身的内在优势,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普及科学知识,集聚科技人才,实现科技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社会进步,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碳排放间的关系仍不明确,发展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利用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在城市碳排放中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建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区域城市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维度降低城市碳排放量,长三角区域高等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碳减排效应高于一般等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助力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长三角区域城市碳减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模式,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自身特点,应用梯度分析理论建立起城市能级评价的模型,通过对区域范围内城市功能的梯度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