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科技投资》2008,(5):13-14
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决定在信息和产业升级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简称"两中心一室")是<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大学,学科门类以工为主,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35个本科专业。科学研究体系健全,已经形成有18个研究院、所.6个跨专业、跨学科的开发研究中心,4个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水平、现代化教学科研基地。拥有一支实力强,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有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在香精香料、功能性材料、表面活性剂、食品、生物、医药、治理废水废气大气污染环境保护,造纸计算机优化控制、计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福建省根据产业发展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了15个工程研究中心、11个工程实验室和1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项目总投资5.56亿元,其中,省级预算内资金投入1.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88亿元,占总投资的69.8%.  相似文献   

5.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5):2+71-F0002,F0003
一、重点实验室概况 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理工学院)以黄石理工学院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湖北省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二级学科)为依托及基础支撑,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化工、生物、材料学及医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相关省市协同配合,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13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批57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些自主创新基础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发挥了提高企业、产业科技竞争能力,支撑我国结构优化、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导游系成立于2002年,现有导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涉外导游(出境领队)、旅游策划等4个专业,其中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自治区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拥有计划内在校生、自考生和函授生共计1300余人,生源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重庆等28个省市。该系现有教师23名,其中大部分教师但任过旅行社经理或专职导游,属于“双师型”教师;设置有导游教研室,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教研室、出境领队教研室、旅游策划教研室、实训中心、旅行社与景区文化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建有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旅行社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机构;同…  相似文献   

8.
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司将围绕下面几项重点开展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将结合“211工程”学科建设,在若干所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将组建跨部门的科研基地的联合、网络虚拟联合、学者交流联合等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中心,建立开放式、网点式基础研究体系,从而把这些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逐步建设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在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方面,将推动高校组织校内优势学科群和校际联合,同时推动高校下大力加强和产  相似文献   

9.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兼具教学科研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的不断增长给仪器设备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论文从管理机制、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管理技术等方面入手,以期提升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保障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5):F0003-F000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系数控技术实验室是我院在建的广东省科研型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是以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CAD/CAM方向)、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依托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本实验室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光学、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光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1.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国家发改委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独立研究开发机构.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创新能力建设处,详细介绍了关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归属于工商管理学院,2003年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被确定为学校强化建设学科。学科结合煤炭行业经济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围绕资源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经济问题、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企业产品开发与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动,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历来重视创新,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省市协同配合,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16日至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主题展览在深圳举行。本届主题展览集中展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应邀参加了本次交易会,并在国家发改委专馆同参会同志亲切交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是一种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新型模式,也是馆藏资源与用户间的沟通渠道。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产品的需求,确保用户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学科化服务的内涵及学科馆员;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学科化服务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际工商学院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实践,阐述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内容,如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及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处理好教学及实验环节的关系等,并提出了重视实验室的资料及档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设备管理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政策资讯     
宏观政策中国将在2010年初步建立创新能力支撑体系框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高交会上介绍了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间对增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行的系统安排。根据发展改革委安排“,十一五”期间,将建设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促进改变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局面,增强中国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将新建、完善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促进产业技术整体进步,促进产业技术整体进步,增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将支持300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投资》2012,(32):44-46
2012年11月16日至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主题展览在深圳举行.本届主题展览集中展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200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多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精神,坚持把创新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注重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组织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对国家创新能力建设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进行的益生乳酸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历时15个月,近日全部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独立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基因全序列测定,标志着我国在乳酸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该项目受到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及内蒙古自治区虚拟乳业研究院等多个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20.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1(1):F003-F003
黄石理工学院数理学院于2004年12月由校院系调整正式成立。下设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及大学物理教研室,此外还有信息处理与科学计算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和物理实验中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