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之初没有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致使在反倾销中处于被动,屡遭反倾销指控和败诉,制约出口快速增长,这引起了中央政府、企业和社会广泛关注.2004年,争取早日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已经展开.在中外博弈中,我们必须清楚谈判的底线.……  相似文献   

2.
我国入世之初没有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致使在反倾销中处于被动,屡遭反倾销指控和败诉,制约出口快速增长,这引起了中央政 府、企业和社会广泛关注。2004年,争取早日取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已经展开。在中外博弈中,我们必须清楚谈判的底线。没能以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封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冷战结束后,这一机构虽然已经过时,但对中国、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反倾销愈演愈烈,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趋势。第一,反倾销数量在迅速飙升。第二。反倾销的发展呈全球化趋势。第三,亚太地区成为国际反倾销案件的新发起地和受影响最为集中的地区。第四,中国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严重的国家,是国外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第五,反倾销成为现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的合法外衣。第六,反倾销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形式。面对反倾销这些新的趋势和特点,笔者认为中国的长期对策是推动世界贸易体制的反倾销改革。短期对策是:第一。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反倾销机制。第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第三,推行企业国际化战略。绕过反倾销贸易壁垒。第四,推动更多的国家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减少在反倾销调查中第三国价格确定的严重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4.
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企业存在明显的歧视,突出的就是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解读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有关案例,有利于应诉企业依据反倾销规则来发挥会计智慧,维护中国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权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其他成员方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仍可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继续采用“替代国”办法,这将直接导致高额反倾销税。但若中国被诉企业能够证明自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则其实际价格和生产成本将被采信为“正常价值”,从而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本文结合两个案例,讨论在反倾销应诉中,中国企业应该如何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以及应诉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追寻国际市场对华反倾销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主要国家对华反倾销相关案例所适用的法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未被国际社会完全认可是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研究主要国家反倾销立法及对确定我国产品正常价值时所采用的不同标准的比较,提出国家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与策观企业完善反倾销预 警相融合的应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影响中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中国“入世”后,困扰多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有效克服并最终解决中国“入市”的问题,我国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争取通过谈判以各国国内法的形式解决问题;加强出口行业竞争秩序的管理,尽快建立出口反倾销监督预警机制;积极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3日美国举行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听证会得出结论 :美国还不到讨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候。紧接着 ,6月28日 ,欧盟对中国一年前提出的“市场经济地位”申请的初步评估结果 ,决定暂时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时间 ,市场经济地位成为我国对外经济交往议论的大事。有说 :没有市场经济地位 ,无疑将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 ,尤其是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将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有说 :反倾销可能导致投资的转移。有说 :中国入世时承诺的代价太大 ,等等 ,不一而足。媒界的讨论 ,学者的判断 ,让我们清醒。但某些…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2005,(2):36-39
近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成为最热门话题,并且仍在升温:对于化工行业,该话题则备受关注,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化工行业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时代经贸》2009,(12):57-58
经过30年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原因,在反倾销调查中关国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借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适用替代国制度,给应对反倾销及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影响。本文试图分析问题的由来,阐明它影响应对反倾销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并揭示其实质,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促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李莉震 《经济管理》2006,(14):60-64
反倾销作为一种行政裁决处罚措施,其特征是程序性强,处理周期长,在反倾销行政主管当局做出终裁后,还有可能进一步进入司法复审程序。就我国的受调查企业而言,在一系列应诉程序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争取“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出口的瓶颈,面对严峻的被提起反倾销的形势,本文拟就我国企业应诉时如何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应诉和诉讼中应引起重视的几项条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往的反倾销应诉和诉讼中,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承诺”条款、地区产业作为国内产业条款、公共利益条款、市场经济待遇的个案处理以及实质阻碍损害等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我们在反倾销调查中经常陷入被动。通过对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和诉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姣红 《经济师》2007,(6):169-170
文章分析反倾销会计和其他会计相比的特殊之处,以及反倾销会计的作用,就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在非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下的对策等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当正宗的“中国制造”深受来自欧美的反倾销诉讼之苦时,而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之流却拥有难得的一份安宁和清净。姑且不论其中是否有浅表的政治因素,深究其内因,“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计量的非公认性和获准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程度方面的不确定性应是其主要病因。本拟就本土“中国制造”与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在成本计量等方面做一概略对比分析并提出“中国制造”如何更好地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成功实现反倾销突围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反倾销会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友梅 《当代财经》2003,(11):109-113
中国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迫切需要建立反倾销会计。本文就国际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与竞争对手会计、国际反倾销法会计规则的解读、市场经济地位的会计要求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8日,欧盟外长理事会就9月初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中欧首脑会晤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讨论,会后据有关方面透露,欧盟有可能在此次首脑会晤前给予中国临时市场经济地位。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消息。如果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不仅会使中国企业在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而且能够为我们解决非市场经济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品出口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贸易中彰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贸易磨擦增加,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诉讼也急剧上升。本文首先介绍出口产品反倾销相关的基本概念,其次以会计角度分析反倾销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会计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读者非常关注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问题。为此,本刊编发了《关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问题的对话》,以供读者了解这一问题时作参考。问:中国为何拼争市场经济地位?答: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第15条将中国有条件地定义为  相似文献   

19.
艾华 《时代经贸》2004,(6):60-63
正如多数人事先所料,经过7小时辩论,美国商务部6月5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的听证会,最终以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普遍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告结束。美国10位代表亮出的10张否决票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美国的“入市”征途不会一帆风顺。在2004年我国经济外交热点话题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无疑成为了焦点之一。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纷纷要求外国政府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于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戏称,“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中的“台湾问题”。在充分肯定“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对此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应对还需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20.
艾华 《时代经贸》2006,(1):24-26
2005年,韩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冰岛等19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中,2005年11月,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千亿美元以上贸易伙伴中的第一个国家。自2004年4月新西兰率先承认以来,截至2005年底,共有51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加拿大推定中国所有行业为市场导向型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