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湾50多年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制度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土他改革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的农地保护政策,农地政策对农地数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改革需有详尽的法律规定作基础。大陆的农地保护应从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进行,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政策,制定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法规,避免农地非农化的随意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土地改革已变成刻不容缓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土地改革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于广大群众的最基本要求给予了高度关注,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改革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土地制度改革的内涵也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简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从未停止 ,但真正称得上产权制度变革的只有三次 :第一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生在建国后不久 ,其标志是中央人民政府于 1 950年 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指出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在土地分配上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这一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有两个要点 ,一是废…  相似文献   

4.
正从上世纪初至今,墨西哥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第一次土地改革始于1914年,以无地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土地改革始于1993年,以推出墨西哥土地认证计划,即土地确权为主要标志。两次土地改革的推出都因墨西哥当时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对墨西哥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印象。第一次土地改革1914年至1992年期间,墨西哥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世界上规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地调查报告罗伊·普罗斯特曼,蒂姆·汉斯达德,李平一、导论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二十世纪中一个主要的社会经济问题。近年来一轮新的土地改革浪潮席卷全球,这就是农业生产的非集体化。这一非集体化的过程始于中国,进而影响到前苏联各国、东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的良性互动;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政府根据农民主体的实践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再进一步指导农民的土地经营改革实践,其中政府为改革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是重中之重;农民的主体作用则体现在积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探索土地改革的新途径,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在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实践中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收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前的农地制度基本稳定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上。这种土地制度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农地制度也暴露出它的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采取对策,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农地制度改革的演变情况、改革的绩效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起,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加速农业改革,并且把改革重点放在实施以土地私有化为基础的土地改革,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全面建立家庭农场。但由于缺乏有力的配套措施和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农业改革遇到种种困难,难以推进。尤其是这些年来农业生产持续下降,农业危机加剧,公众舆论对此疑虑重重。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存的土地制度建立已逾半个世纪。其间经历了土地改革、公有化及70年代末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应该说,我们历炼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对农业生产力的破坏,也感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促动农村经济腾飞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结论: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在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更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土地农业法制建设尚未完善,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反差强烈,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土地权利制度做为其重要内容,体系尚存在诸多缺陷。在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化经营,既是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模式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面对当前土地改革和土地管理市场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且充分的认识,紧紧把握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运营市场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紧紧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来规范土地制度改革和市场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东亚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阶段:以“均田制”为核心的土改运动,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制度,鼓励或强制实行土地的小规模家庭占有和经营,保证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结合。40—50年代前,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土地占有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被迫成为佃农,地主利用对土地的占有权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土地占有制度阻碍着农业的发展,给地少人多的的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危胁。于是,一场旨在消灭封建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相继展开,并迅速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键,没有合理的土地政策就不可能有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比较中日农村改革不难发现,两国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对农业的改革不约而同地落在土地制度上.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发展是一面镜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通过对俄罗斯的土地改革、法国的农业优先发展政策、德国独具特色的农业改革和日本的农民协会制度的分析,认为西方发展是我国的一面镜子,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目前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主要农业政策及对我们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主要农业政策及对我们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缪建平台湾土地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其中高山、山坡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其余29%为平地,也是主要农业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农作物生长。1993年总人口2094厅,农业人口399万,占19.0...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把握好四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始终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之要。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迫切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农村土地改革经验与模式,结合湖南实际,我认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农村税费改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关系到数亿农民和上千万镇、村干部利益关系调整的重要变革。为了解我省农村税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农地流转问题首当其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新一轮土地改革中,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孙娅范,余海鹏土地制度是农村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世界各国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以集体所有为基础的“两权分离”上地制度,农户获得了土地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我国上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对推动小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人口结构转换,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已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在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也存在片面强调“以地生财”,忽视耕地保护等问题。亟待完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用,是将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作是有关农业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制度,是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地位作用的一种表现,所以它应随着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将从要素贡献为主转变为市场贡献为主,这就要求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必须适应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