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管理者收购(MBO)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者收购(MBO)的具体含义;接着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管理者收购(MBO)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指出了管理者收购(MBO)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的管理者收购(MB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佃辉 《经济师》2001,(9):165-166
MBO作为企业并购的一种创新 ,充分运用了财务杠杆的功能 ,降低了企业运营的代理成本 ,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是一种值得推崇的企业并购新思路 ,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宏观环境下 ,存在对MBO的种种制约 ,因此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国有经济必须要进行战略性调整。通过实施HBO,可以有效地降低国有股比重,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本文介绍了HBO在国外的实践.分析了我国实施HBO的动因、作用、适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探讨了解决的方法,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苟小军 《时代经贸》2008,6(19):190-191
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一种较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MBO作为对于普遍存在所有人缺位的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内管理层收购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旨在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代理问题,并用博弈论论证管理收购是解决国家与中小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管理收购对现有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意义和实施管理收购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岩 《时代经贸》2004,(3):83-85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融资借贷所获得的资金购买所服务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以及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者收购兴起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危机和股市泡沫洗礼之后的西方各国,进入80年代以来,其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MBO又被众多学者、专家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多数投资者也认为有管理层直接持股的公司更值得信赖。总结西方国家管理者收购支持者的观点,其主要认为,管理者收购之所以流行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价值创造、管理机会主义、税收利益及企业家精神等,其中价值创造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发活动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托代理问题是引起企业研发活动低效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企业研发活动中委托代理问题的来源,并进一步研讨了企业研发活动中委托代理行为的表现形式,最后探讨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模型和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8.
旅游企业产权改革实施MBO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敏 《经济师》2005,(3):121-122
随着我国加入WTO ,旅游企业市场逐渐全面开放和国际化 ,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外来强劲对手的激烈挑战。为适应这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加快我国旅游企业的产权改革 ,提高旅游企业接轨国际的市场竞争力 ,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引进国外企业产权改革的创新模式 ,针对我国旅游企业的产权现状 ,主张推行MBO改革 ,并分析了实施MBO改革的现实意义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刍议管理者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管理者收购(MBO)及其主要的实施手段-员工持股计划(ESOP),以及中外实行MBO和ESOP所面临的不同情况、产生的不同问题及不同的操作方式等主要区别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实行MBO所要冒的风险以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发展MBO和ESOP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卓越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加顾客对服务的信任感,能够保证顾客对员工持续一致的互动体验,对顾客的心理契约起到正强化的作用,进而降低顾客对服务消费的经济、社会、安全等感知风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服务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及最优激励选择问题,提出了服务企业最优激励设计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霞 《当代财经》2001,(12):59-60
委托代理关系在给委托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信息不对策,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背离,代理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投资人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委托代理关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经济师》2001,(9):167-168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 ,国有企业归全民所有 ,只有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才能决定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实际中 ,由于不能逐个征求每个公民的意愿而形成共同意志 ,只能由政府代表全民行使管理权。即政府以“所有权代理人”的身份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此外 ,为了更好地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 ,政府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经理”或“厂长” ,由他们负责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 ,他们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权代理人”。这样 ,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所有权的委托代理问题 ,还存在经营权的委托代理问题。在所有权代理问题上 ,按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导刊》2003,(12):26-27
在西方,MBO是企业进行重组或反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中国,MBO更重要的是它的激励作用和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中国的MBO是经营者(管理层)持股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出发,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财会人员的博弈模型,探讨了企业管理者如何激励企业财会人员履职尽责、努力工作,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经济学结论。基于模型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构建企业财会人员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供应链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内部整合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协调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流通效率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动态联盟,以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和相互协商使所有成员利益最大化为企业所接受。而为了保持供应链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对供应链的设计成为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在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供应链管理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委托代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峰 《经济纵横》2002,(12):29-32
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复合的委托代理安排。我国农地制度运行的低效和失范直接导源于委托代理安排的缺陷 ,而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和农地市场制度的缺陷。因此 ,摆脱委托代理困境 ,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的关键在于明晰农地产权 ,完善农地市场。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企业家要素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在当代甚至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生产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土地、资本和劳动。后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第四要素:企业家的才能或组织。他认为企业家是企业这一车轮的轴心,这个轴心承担着市场结构活动的全部负荷。之后,在企业家理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活动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认为企业家活动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要保持其竞争力和控制力,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员工的努力,更需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到国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形成一支稳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探讨现有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