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转型时期我国区域政策的目标取向及其调整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克瑜 《经济地理》1998,18(2):11-16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分析评价、认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区域经济运行机制的相应变化。区域经济政策目标转型十分必要。协调发展、效率与公平兼顾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取向。为了实现这种目标转型、重新调整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思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目标是特定时期内区域发展应达到的标准,是区域规划、决策与努力的方向,由于区域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因而区域发展目标的内涵也是随着时间和空间演化并丰富的,传统的区域发展目标是经济性的,常指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20世纪70年代,针对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暴涨等严重状况,人们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目前它正逐渐成为全球区域理性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旨在通过适当的、动态的平衡过程求得连接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最佳水平点,若说经济性的发展目标是一维的,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发展目标是二维的,那私可持续发展目标则是一个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维发展空间,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实施区域差别政策的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仕礼 《经济论坛》2003,(12):12-14
区域差别政策是国家对国内一部分地区实行某种政策优惠,一部分地区不实行这种政策优惠,其实质是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将一定的经济利益让予某些地区,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实质而言,区域差别政策是一个国家立足于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通过政府所制定的,旨在实现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区域差别政策与市场经济制度可以并存,这不仅在理论上成立,而且已由我国的经济特区和东部地区20年来的发展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得到证实。一、对我国区域差别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一)政策的力度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施的发展战略,使…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换的政策取向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实施的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步入21世纪后,实施的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中国区域经济有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可能创造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迅速演进,东,中,西部协调优化和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我国在采取财政金融双稳健政策的同时实施了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同时实施双稳健政策及人民币升值政策,对未来我国内外经济均衡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利也有弊。目前这两种政策对于调节我国内外经济的均衡应该是相对正确的政策搭配和选择。但长此以往,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把握财政金融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不同力度,适时调整政策调控导向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政策(上)魏后凯,刘楷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九五”计划和第二个十年规划期间,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  相似文献   

7.
8.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域政策目标不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简单顺序选择问题。持续提升东部区域经济效率是中央区域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推动“三大泛经济区”建设及协调发展是通过经济区“内化”(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划区域政策目标选择,政府推动公平实现的主要“平台”是规划和提供公共品。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区域协调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维度,把区域协调机制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即中央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京津冀为例、省内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广东省为例、省际市场主导-地方参与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省际地级市间政府主导型的区域协调机制—以黄河金三角为例。四种区域不同的经济、地理位置、文化等情况,决定了其内部不同行政区间以及与中央政府间具有不同的府际关系,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文章试图通过从府际关系的视角对区域协调机制的四种典型类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后凯 《经济管理》2005,(15):95-96
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异悬殊且面临着诸多复杂区域问题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将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调控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16.
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总体差距趋于缓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涌现,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但是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还不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对落后地区和问题地区的扶持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发展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经济联系具有沿海带内地、内地促沿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按珠江流域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华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和远西部特殊经济区进行空间经济组织的构想,即4+1经济区构想。基于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建议国家将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使政策更加公平,建议按各省份的发展水平确定国家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根据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粮食主产区、老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支持性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楷 《发展研究》2010,(7):16-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政策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三次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十二五"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区域"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研究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区域发展的过程,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霞 《经济师》2007,2(1):38-40
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依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及对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均衡、非均衡、协调、统筹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这些思想既体现了区域发展思想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随着对区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区域发展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中国政坛发生了两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中央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中央出台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根本上来说,这两件政策的最终落实要通过经济政策来体现,并决定着经济政策的具体走向。及早把握政策走向,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方政府而言,“把握大势、科学预测、准确判断”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