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股权分置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由于投资者非完全理性的特点,政府应当对今后的对价方案加强监督,从而使股权分置改革尽量实现最优均衡或者次优均衡. 相似文献
3.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具体对价方案,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送股式解决方案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板股权分置改革合理对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价”是否合理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本文分析了中小板股改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方法的缺陷。然后在引入非流通股权合理溢价因子的基础上,根据总价值不变法,建立了送股方式下的合理对价模型,并对试点公司股改方案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一些重大政策逐步明朗,许多疑难杂症也逐渐破解。但在会计核算、企业考核、股票估值等方面,仍存在许多规则亟待明确,若干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介绍了关于上市公司支付对价会计处理的两种观点,并提出了具体核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权制衡、法律保护与股改对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股改公司的样本数据,检验了股权制衡与股改对价的关系以及法律保护机制对此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对股权制衡型的公司会要求较低的对价水平,且股权制衡程度越大,对价水平越低;然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仅在公司所处地区法律保护程度较高时成立;这表明法律保护机制是影响股权制衡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视野下的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关于非流通股流通权的讨价还价博弈,博弈主体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而不是上市公司、历史流通股东等。对价博弈中,非流通股东拥有先动优势和耐心优势,不利于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而“未完成股改,暂停再融资和股权激励改革”等措施,有利于纠正耐心优势;从先动优势看,应赋予流通股东以股改提案权。股权分置改革首先应保证程序理性;当前试点公司的股改结果并未真正进入全流通,对于试点之后进入股改的公司没有学习价值;应逐步试行全流通。在对价形式上,应简单合理,要有利于投资者进行价值判断;应摒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权证方案。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进行改革就是要清除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屏障,赋予其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刻革命,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延伸。本文就我国目前股改的形势,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意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股改的十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以前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地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原因,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及其改革,并针对改革前后股利政策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以前的经济体制原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很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与传统理论相背离的地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健全的原因,2005年证监会提出股权分置改革,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股权分置及其改革,并针对改革前后股利政策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否获得了财富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的日是从事后的角度分析流通股股东的股票财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提出和表决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利益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力量.统计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在股改前后获得了7%的增值.非流通股比例、股改批次、控股股东性质、市净率是影响流通股股东获得财富增值的主要因素.虽然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票也越多,但是,流通股股东享受的财富增值却越低.非流通股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正的相关性掩盖了非流通股股东少付对价的事实.总的来说,对价方案是在维持流通股股东股改前后的财富不受损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不是补偿流通股股东历史上对上市公司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和分类表决机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紧接着,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随即,首批参加改革试点的三一重工等四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试点改革方案.这标志着对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问题的解决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根本的结构性矛盾,是证券市场整体改革的突破点,解决股权分置既要遵循符合市场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则,又要公正稳妥地推出和实施各方都能接受的股权分置对价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分析股权分置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将使资本市场产生的效应,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证券市场在功能、规则、行为、理念和监管等领域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为深入推进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提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这同2003年的水平大体持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股权分置现状。结合市场行情,可以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一些基本特点:①股权结构复杂,容易在不同股种间形成价格歧视,违背“同股同价、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②流动性差的非流通股份处于控股地位,非流通股股东不参与融资却参与利润分配,这不仅妨碍了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还严重伤害了同流通股股东的感情;③非流通股中的国家股占绝对比重,股权高度集中,使得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难以摆脱行政指令这条锁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股权集中度为主要切入点,分析在股权集中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在高股权集中度的情况下,公司的投资和高管薪酬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低;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的投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高于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管理层薪酬高的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低,这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和完善度往往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股权集中度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方面,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来影响企业绩效。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采用相关指标来验证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联系,一般认为股权越集中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鉴于此,选取2008-2015年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仅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13.77%~17.73%时,股权集中度的上升对盈余管理存在促进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相比高持股比例激励大股东监管管理层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分散的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