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产生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根据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应遵循公平的理念、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保障、实现共同参与以协调各方利益、同时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资金供给体系尚未形成、保障责任划分模糊以及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及其适度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两个指标对我国1978年-2010年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物价比较、国际比较三个角度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仍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因此,从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各个要素出发,我国应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政府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物价、工资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二者紧密相连.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失业保险支出方向、社会保障面和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范围均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外经验表明,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初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慢于经济的增长,构建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模式可以从不断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现方式、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必须解决目标设定、范围划定、水平确定等最基本问题,而这涉及到社会保障的概念、观念、信念方面问题。运用社会的、法律的、经济的分析,有利于明晰一些理论或实践中的是非,从而明确社会保障目标不是为了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基础不是出于人道帮助,社会保障水平不能太高。脱离现实经济的社会保障,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激励和效率,也不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功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保障的供给与广大民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之间的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包容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决定了社会保障需要依据环境的变迁不断地进行改革。当前我国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倒逼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认为社会保障供给侧主要包括制度供给、规则供给、保障水平供给、话语体系供给和主体参与供给,因此需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改革,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适应性,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合理性,社会保障制度随经济发展而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虽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并未真正形成。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保障项目十分有限,覆盖面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且缺乏稳定性,社会保障资金匮乏,社会保障管理分散。我国农村人口达8亿多,人力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到现阶段,为农村人力资源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条件已基本成熟。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设想,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适应性,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合理性,社会保障制度随经济发展而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