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起传奇     
刘建 《西部大开发》2013,(9):108-109
历史如风,硝烟散尽。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吴起镇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旧居等,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泽东旧居。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为纪念吴起镇"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平台山改称胜利山。红军在这里打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1935年10月19日,绝对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经过一年多长途跋涉的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很多人想起了“刘志丹”这个名字.因为正是他在陕北与谢子长等革命志士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让长征途中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央红军找到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吴起大转折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史学界将吴起镇会议定义为是榜罗镇会议与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会议通过了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4.
松潘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军事要塞。八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松潘草地,经历了历史上著名的松潘战役、塔子山战斗、马场战斗和毛儿盖战斗。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松潘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意义非凡,并从此踏进苍茫草地,踏上了最为艰苦的一段行程。  相似文献   

5.
论陕北在红军长征胜利及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最后选择陕北作为革命大本营,对中国革命全局的策划和指导意义是重大的。长征落脚陕北,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使陕北成为抗日前线指挥所,成为中国革命的总后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中北部,北面与鄂尔多斯沙漠相连,南面延伸到渭河流域的边缘,西面紧接着甘宁高原和六盘山麓,东面则是以黄河与山西分界。这一地理位置给敌人包围红军造成了许多困难,因而成为保护红军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屏障,也成为我军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前提。陕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红军可以摆脱敌人的四面包围。陕北的北面是无垠的沙漠,难于用…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0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座谈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召开。与会人员回顾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参观了百丈关战役遗址、挖断山战场遗址,考察了待建的百丈关烈士陵园园址。雅安市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翻开红军长征史料,我们发现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是一边行军一边频繁地开会,湘江战役之后尤其明显。今天回顾这一系列会议,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开始长征后,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成为党和红军开展宣传工作的唯一报刊。这份报纸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真实地记录了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在长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暗示中央红军准备撤离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出发前的1934年8月20日,周恩来在《红星》报上发表了《新的形势与新的胜利》一文,指出红军必须"时刻准备着全部出动,去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九、十月间将是决定胜负  相似文献   

9.
雷珍 《西部大开发》2006,(11):43-46
7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红军长征的胜利终点陕北进行艰苦采访后,完成了一部有名的《西行漫记》。在书中,斯诺用很大篇幅,生动地介绍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主要创始人刘志丹如何从一位地主儿子投身革命、创立陕甘革命根据地直至牺牲的故事。他写道:“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我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刘志丹将军牺牲7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当年被斯诺称为“小元帅”的将军之女刘力贞老人家中,听她讲述了许多刘志丹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李长域 《西部大开发》2011,(12):122-124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已有75年。其中,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已有76年。说到中央红军的长征,有一个问题或许会使人们很感兴趣,那就是:他们是从哪里最早进入陕西、陕北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呢?答案就是在定边县。  相似文献   

11.
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壮举,《难忘岁月》栏目从本期起开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栏,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长征凝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指挥飞夺泸定桥、历险过草地、奇袭腊子口等著名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在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却不幸身亡。由于对他的死因,迟迟没有明确的说法,以至于在他身后竟遭诟病,使这位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蒙受了几十年的不白之冤。直到1982年,杨成武将军写的由叶剑英元帅题写书名、聂荣臻元帅作序的《忆长征》一书出版,才把他的老搭档黄开湘的英雄事迹和病故的情况公之于世,大白于天下。但是当时也留下了一个遗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央红军长征转战叙永80周年之际,我带着一群学生前往红军长征纪念地营盘山寻幽览胜,缅怀红军光辉的业绩。置身硕果累累的橘树下,触景生情,学生们胸前的红领巾和鲜红的橘子仿佛变成红军帽上闪闪的红五星,红军战士进攻营盘山的身影仿佛浮现在眼前,红军射向敌堡的枪炮声仿佛在耳际久久回荡,我不由坠入历史的遐思,向学生们讲述红军长征时在营盘山遵纪爱民的故事。营盘山,又名"帽盒山",位于叙永县城东约1公里处,海拔约800  相似文献   

15.
正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经过云南,并先后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全军渡过金沙江北上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说的是红军长征经过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之后抢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乌蒙山区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极具旅游特色。八十多年来,红色文化不仅滋养着当地百姓,还促进着革命老区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剑阁县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剑南边区地下党在剑阁播下革命火种,1935年红军在“剑阁会议”上决定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与中央红军会师,迈出了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步。“血战剑门关”,成为了红四方面军渡江战役的奠基战记入了红军军史,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成为川北独树一帜的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80年前,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击退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红军四路大军在长征中牺牲16万多人,仅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就牺牲3万多人。长征是  相似文献   

18.
活力     
追忆四渡赤水,弘扬长征精神。2015年6月24日,近五千张小红旗迎风舞动,将古蔺县的新体育中心点缀成一片红色海洋,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胜利80周年古蔺县群众纪念活动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临近10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氛围日渐浓烈,久违了的“长征精神”又一次被唤醒。早在1936年10月,各路红军到达陕北大会师的时候,周恩来同志就提出,“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现在看来,真正做到“一刻”也不丢掉长征精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年代。“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就是要珍惜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奋斗图存精神的升华,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连洋人都赞誉不已,国人就更要备加珍惜,千万不要纪…  相似文献   

20.
凝视三明     
三明,熟悉这片土地的人也许并不是很多。当全国隆重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人们才知道福建三明市的宁化是中央红军四个出发地之一。70年前,数万名三明人参加红军,无数三明苏区好儿女倒在长征路上,血洒疆场,甚至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姓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