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国富 《特区经济》2006,65(12):286-289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宪法,对宪法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进行阐述和梳理。本文对宪法的本质、公共选择规则、政府的权力及其约束、言论自由的经济逻辑和宪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宪法所蕴含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民众相关的政治个体的行为特征,以及各种政治团体的行为特征.它是经济学工具与方法应用于政治决策的产物.公共选择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有两层含义:第一,作为个体的人是自私的,他们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第二,他们是完全理性的,即掌握足够的决策信息,有稳定的个人偏好,并且能够制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诉求更具实效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引、以专题为载体,以实践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理论优位"的教学理念,追求"实践优位"。"实践优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符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基本精神,能够较好地缓解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艳菊 《发展》2007,(12):154-155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个将经济学原则用于分析政治决策的理论,其目标是要促进"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思想,提出其中几个可以为我国政府改革借鉴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现代西方政府行为的重要理论模范.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非理性主义"的提出和"投票悖论"的解决以及新兴的民主宪政与"宪法经济学"思想,深刻影响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该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宁 《东北之窗》2013,(4):20-25
站在2012年大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的新起点上,大连市"两会"胜利召开。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共同谋划大连科学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公共选择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被运用到许多领域,为分析政治、经济现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文章拟从越来越壮大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入手,分析其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和公共选择理论相结合,它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方面从“经济人”角度对政治行为主体进行理性分析,另一方面,公共选择理论的“效用”思考促进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方法论基础,并且更好地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我们理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范式"理论本身的局限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范式"解释经济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其核心概念的含义已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翟新美 《黑河学刊》2010,(12):134-135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工作的着力点。"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选择,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谭海棠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8):147-150,153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的个性理论的内容进行了阐释,以马克思个性理论为指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设计"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公平为核心"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将经济学的个体主义方法论运用到政治问题的分析之中,是公共选择理论第一著作。该书强调对决策规则选取的重要性,一致同意规则被视为符合帕累托效率的决策规则,但为了防止决策成本过高,在现实中往往会偏离这一理想规则。该书作者布坎南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还首创了立宪经济学,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根据《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以及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应该在监督机制的完善、市场力量的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田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3-48
政治晋升是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晋升激励的视角出发阐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这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中与政治晋升相关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安排(晋升集权、相对绩效考核、隐性治理机制),对晋升激励增长绩效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龙江  朱增城 《特区经济》2011,(4):216-218
本文依据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理论,运用"阶梯周期法"、"离差分析法",并结合三次产业波动,投资、消费等因素对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运行的整体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波动强度降低,正逐渐从短周期向中周期过渡,但与全国相比,经济扩张能力和抗衰退能力相对较弱;三次产业中,第一、二产业对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相比全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低;在投资、消费两因素中,投资增长的波动决定着贵州经济的波动。本文还对以上研究结论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Gordon Tullock's work in economics spans nearly 50 years and is known for the breadth, originality, and quantity of his contributions in public choice,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law and economics, bioeconomics, and monetary history. Despite his lack of formal training in economics, Tullock published in major economic journals early in his career. A number of his papers, which proved to be seminal to the theory of rent seeking, were rejected by top economic journals. This paper explore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editor's reception to Tullock's work and uses citation counts to value Tullock's rejected papers. My paper shows that Tullock's work continues to be cited, often far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papers which journals chose to publish when they rejected Tullock's submissions.  相似文献   

15.
“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人的发展经济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理论基础尚有待确立。当务之急,是把人的发展问题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规定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议论颇多的领域。本文拟对近期理论界有关马克恩人本思想、人本主义及其中国解读、人本经济学的提法和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富国"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探求中国社会由"富国"转向"民富"的原因,阐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揭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转型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流经济学推崇经济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私恶可以通达公益的“无形的手”原理,问题是,“无形的手”是否存在。其实,在经验主义人性论兴起的中世纪后期,这一点就存在很大争论:马基雅弗利等宣扬“私恶为害”的观念,孟德维尔等则提出了“私恶即公益”的命题。但是,由于西方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斯密的“无形的手”之宣扬,“私恶即公益”的观点逐渐流行,最终成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普遍开设了经济学(或称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原理)课程。由于经济学理论抽象、教学方法陈旧等,使得培养和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探讨经济学教学新方法,构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孙慧明 《改革与战略》2014,(6):23-26,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反映了改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了现阶段改革面临的新问题,是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一系列有关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政策突破。就理论创新而言,主要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