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庞大的市场对于资金流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外贸企业活跃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为谋求发展,往往会通过担保的形式促成合作。担保为债权实现提供保障,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保障交易安全。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外贸企业忽略了担保存在的法律风险及法律法规对担保的限制,导致担保无效,从而产生诸多纠纷,影响债权的实现。文章通过梳理外贸企业接受其他公司提供的担保存在的法律风险,引入外贸公司接受担保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力图找出影响公司担保效力的风险性因素并从债权人角度提出规避担保无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外经贸财会》2005,(9):63-63
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促进投资便利化,解决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根据《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进一步简化对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为我国境内机构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和参股企业(以下简称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的管理手续。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途径,对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引导其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长效担保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李春 《上海商业》2000,(7):32-32
当前,随着企业之间经济交往的增多,对外担保的事项也越来越多,总量和总额呈上升趋势.担保活动通过财产保证确保了资金的筹集,方便了企业的资金融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要看到,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因对外担保决策失误,导致担保企业被债务人拖累拖垮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保证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是非常普通的民事行为(包括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因为对外担保行为的做出有可能使企业承担沉重的担保责任,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风险程度,所以对外担保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决策。本文分析了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决策机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市公司子公司对外担保的现象不断增加.本文检验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理论逻辑.结果发现,在校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上市公司子公司对外担保降低了公司绩效,提高了两类代理成本.在区分不同的担保对象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子公司对外担保提高了子公司的代理成本,但并未提高母公司的代理成本.子公司担保降低公司绩效的效果对于规模小的企业、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以及信贷扩张阶段的企业而言更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子公司对外担保并非出于上市企业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出于内部人自利动机的驱动.通过安排子公司出面代替上市公司作为担保方并且将代理成本留在子公司,内部人可以逃避监管和资本市场约束,隐性地增加自身利益.本文提供了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的新证据,对于信用担保以及子公司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商》2015,(36):248-249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突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2003制定公司法到现行2013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公司法对公司的治理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其中作为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新旧公司法也作出了不同规定。旧公司法第60条明确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即禁止公司对外担保,新公司法第16条则允许公司对外担保,从新旧公司法的规定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公司的担保由过去的限制和管理变更为公司自身的市场行为的准许和认可,但司法实践中,对新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对外担保的理解和适用,特别是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争论不休,且法院就该问题涉诉的裁判也是各不相同,结合审判实际,笔者对公司对外担保效力问题作一分析,鉴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涉及证监会相关规定,本文所述公司担保不包括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情形,另公司为自己经营所需而作的担保亦不在此文的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8.
康娟萍 《商》2012,(20):105-105
随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普遍发生,对外担保信息披露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对外担保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外担保是企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担保业务的相关财务管理需要有严格的制度和执行手段,才可以保证担保业务的正常开展。但目前的对外担保财务管理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职责、管理、标准、条件、制度等方面对担保业务相关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和改善,探讨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案,为企业发展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担保日益增多,担保总额不断加大,而担保审批跟踪管理较为薄弱,形成现实和潜在的担保风险。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对外担保风险的直接原因。预防和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查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国资委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对外担保监管,控制对外担保总额;担保企业应谨慎选择被担保对象,完善并严格执行企业担保制度;企业领导层更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做出科学和具有前瞻性的担保决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变化的问题,并时常引发争议。所以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与活动成为了治理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目标。本文以ST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背景、成因及动因,为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对外担保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对外担保风险防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商业会计》2007,(6):35-35
对外担保在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极为常见,如公司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关联公司、紧密合作企业之间都可能产生担保行为。经济担保既能保证市场经济运作的正常进行,使企业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避免和降低风险的关键就是规范国有企业对外担保行为,严格控制对外担保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小外贸企业已经成为江苏省进出口业务的生力军,在促增长、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复苏和调整阶段的今天,国际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小外贸企业将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在当前国内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外贸企业融资状况不佳,在自身财产抵押不足、担保缺乏的情况下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急需获得外界的融资担保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相似文献   

14.
孙文雪 《商场现代化》2007,(29):269-270
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主体为公司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决策程序不同,公司对外担保的对象是公司自身之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公司对外担保的数额受公司章程记载的限制。商业银行在接受公司提供的对外担保时,应从其决策主体、程序、对象和数额等方面进行审查,以防不必要风险的发生。将来物权法的实施会使公司提供的担保物更加多样化,担保物权实现程序也有所变化,银行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利用担保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行为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治理作用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视角,研究了对外担保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相关性,探讨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对外担保越多的公司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除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公司提供担保反应敏感;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反应显著;高风险担保金额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司法的修改,立法部门对严格禁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的态度有所松动。为了配合新法的实施,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简称120号文件),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内部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还对金融机构审查贷款及担保提出严格要求。上述法律规定与证监会于2000年6月6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0]61号),以及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于2003年8月28日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是承继关系还是修正关系?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吕炳峙 《现代商业》2011,(33):185+18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逐渐变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对外担保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本文针对2011年担保金额超过净资产77倍的深国商展开研究,认为企业过度对外担保,就是给企业自身安置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第16条之规定对理解公司对外担保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对其的解释应为:公司原则上有权对外进行担保,不受章程限制,公司章程明确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司不得对外担保,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对担保金额有限制规定的,超额部分无效或在担保决策程序符合章程修改程序的情形下有效;公司章程规定了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机关的,公司应当遵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担保时,未实行"回避"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担保无效,但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19.
新公司法的出台让我国公司制度为之一变,有诸多改进的同时,实务之中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司章程与对外担保问题就是新公司法立法留白。《公司法》第16条的模糊规定为其适用带来争议。本文中笔者以公司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制为视角,从违反章程对外担保之担保合同效力和依章程决议担保但决议被撤销之担保合同效力两个角度分析该立法的留白,并提出相关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司法》第16条之规定对理解公司对外担保与公司章程的关系,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认为对其的解释应为:公司原则上有权对外进行担保,不受章程限制,公司章程明确禁止公司对外担保的,公司不得对外担保,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对担保金额有限制规定的,超额部分无效或在担保决策程序符合章程修改程序的情形下有效;公司章程规定了对公司对外担保的决策机关的,公司应当遵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对“利害关系人”进行担保时,未实行“回避”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的,担保无效,但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