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军养民”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军工企业发展民品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0多年来,一些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创造出了转民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创造出了很多名牌民用产品,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军工企业的领导人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军品开发与民品开发之间的差异,仍延用过去开发军品的模式开发民品,在开发民品的道路上遭遇挫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军工企业开发民品有军民资源的共享性、技术同用性,工艺相近性,知识的趋同性,市场交换的可能性。但在产品的市场特征,开发目标和方案选择依据,产品开发程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深入分析和把握两者的差异,对我国军工企业成功地实现军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军工企业:你快点走罗新运大量军工企业军品任务少、民品发展慢,特别是支柱民品没有形成。笔者认为,军工企业要加快发展民品生产,首先要破除爬行思想,一些企业在民品开发上缺乏创新的思想和勇气,产品仿制多,创新少。许多产品刚投放市场甚至还未投放市场就已饱和,或...  相似文献   

3.
国有军工企业实现军品、民品同步发展的战略转型不仅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国防经济的需要,更是军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首先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大背景及军工企业自身特定的情况出发,分析军工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之后分析军工企业的民品发展战略及资本运作战略,希望能以微薄之力为军工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国防研发(R&D)不仅对军工企业的军品产出有着直接影响,对其民品产出也会产生影响。在分析国防研发政策对军工企业行为选择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国防R&D投入、军工企业民品销售额及总销售额之间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国防R&D对军工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军工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鸿  郑立文 《技术经济》2003,22(11):9-11
一、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军工企业既有计划经济部分 ,又有市场经济部分 ,与普通企业相比 ,军工企业在产品的种类、企业管理方法等各方面存在着特殊性。首先 ,军工企业的根本任务是研制和生产军品。为部队提供性能先进 ,质量可靠的优质产品是军工企业的光荣职责。军品的研制和生产要紧密围绕着中央军委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 ,以国情和军情为前提。长期以来 ,军品的科研生产具有浓厚的计划性、指令性 ,目前国家还没有将军品的经营权完全放开 ,还是采用计划指导下的合同制。其次 ,军工企业的产品既有军品又有民品。军品和民品在生产和管理上既有相…  相似文献   

6.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进军军品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还面临思想认识、市场门槛、信息交流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障碍,需要在提高对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军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装备采购和优势民品信息互通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装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装备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2005,(7):48-49
事实上.目前军品市场信息极不对称.军队的信息只对军工企业发布,不向外面发布。许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军品市场的信息渠道,无法参与军品的科研生产。可以说现在的军品需求部门与研制生产部门.处于双向不透明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浙江民企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开拓市场广大的军品市场不失为一种转型策略。由于历史的原因,军企和民企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对浙江企业来说,本着国家利益第一、顺应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互惠共赢的原则,借鉴军工企业文化,建立以国家利益至上、兼顾家族企业利益的核心价值观,对浙企进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需要引导民品企业参与军事工业研发,以改进武器装备长期以来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情况下,民品企业与军工企业间存在着技术差距,同时军用成果转化率不高造成技术溢出不对称。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对军工企业、民品企业研发竞争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差距和军用成果转化率都不同程度影响民品企业研发意愿,阻碍民品企业参与竞争;军民企业间保持适度的技术差距和提高军用成果转化率可以提升社会研发总效率。此外,促使军工企业和民品企业共同研发,可以使社会研发效率帕累托改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要在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增加新的内容,并形成新的企业文化.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企业文化及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