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英国政府推出一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宏大计划,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布朗首相称:"这是正在出现的一场绿色革命,是自核电站出现以来英国对能源政策作出的最为剧烈的改变."英国<卫报>报道说,政府提出的这一计划即将提交议会讨论,一旦得以通过成为法案,英国能源利用将发生50年来影响最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英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核电工业的国家。目前,英国共有10座在役核电站,另有9座核电站已关闭。2010年,英国核发电量占其国内总发电量的16%。2011年,核发电量占英国总发电量的20%,比2010年有所增加。为实现低碳能源目标,满足英国能源需求,核能将是英国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部分。此外,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军事等领域。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放射性废物却是英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  相似文献   

3.
环球     
《中国核工业》2014,(4):9-9
正日本决定推进核电重启日本内阁日前通过了新的能源基本计划,决定将核电作为重要的基础电源,明确表示要推进核电站重启。这是日本政府在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首次制定能源基本计划。安倍晋三表示,由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正在提高,不能简单地放弃核电站。基本计划提出,要观察核电站重启和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加紧制定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电源中所占的比率。计划指出,虽然要尽量减少对核电站的依赖程度,但是基于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4.
美国要在2035年实现80%的电力供应来自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能源成本将由每千瓦时20美分降为10美分。此举可能最终挑战英国世界领先的海上风力发电枢纽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声音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目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全球将继续发展核能的和平利用,虽然福岛核事故延缓了核电的发展.刺激了燃煤和天然气的发电,但未来核电在一次能源的比重将呈上升的趋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人类需求的比重最多也只有20%-30%。同时他明确表示国家不可以放弃核电,目前各国核电发展依然热度未减,预计年内新的核电站又将恢复建设。  相似文献   

6.
周金云 《中国电业》2010,(11):93-93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国内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随着国内核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投入运营的核电站越来越多,核电站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也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耘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悉。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投资和参股的方式,与EDF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这是中国核电企业迈向英国核电市场的第一步。而在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从中英双方签署发表的一系列核能合作协议不难看出,英国核能市场已对中国全线开放,中国企业在英国主导开发核电站、推广反应堆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合作均有了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亟待完善我国能源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新的能源法案《国家能源政策法—2005》.这是美国近40年来包含内容最广泛的一部能源法.这部法律明确鼓励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约、促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加强和提升电网水平、鼓励扩大核电站建设等.其主要内容包括:提供消费税优惠,促进提高家庭用能效率;设定新的最低能效标准,提高商用和家用电器效率;通过税收优惠,废止过时的不利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规定,加强和提升国内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通过减税等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支持高能效汽车生产;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等.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低碳能源战略白皮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2009年7月15日,英国发布了低碳能源国家战略白皮书——《英国低碳转变计划》。在该白皮书中,提出了到2020年和2050年英国的碳减排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各部门的碳减排目标及减排措施。分析了该白皮书出台的目的,着重介绍了电力工业的减排措施,从统一规划、智能电网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和完善配套机制等4个方面总结了对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上明 《中国石化》2005,(11):33-35
2004年是全球能源消费持续高增长的第二个年头,在蓬勃发展的世界经济推动下,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实现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持续依赖于弱势美元,从而诱发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大量投机行为,加之欧倜克实施高油价策略,致使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下。据英国石油公司(BP)出版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2004年国际石油平均价达每桶38.27美元(以布伦特原油计价),比2003年高出9.44美元,上涨幅度为32.7%;比2002年高出13.25美元,上涨幅度为53.0%。2005年国际石油价更是持续攀升,最高冲破了70美元大关,目前仍在每桶60美元以上的新高位震荡。  相似文献   

12.
据泰国《世界日报》报道,泰国能源策划办事处负责人在主题为智能电网的发展研讨会上表示,能源部将按照替代能源15年发展计划,逐步将泰国替代能源使用比例从目前的7%~8%,提高至2022年的20%。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平台     
《中国电业》2010,(8):81-81
亚开行拟投资10亿美元设立清洁能源基金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称,计划投资设立清洁能源基金,资金规模不少于10亿美元。目前.该行正与英国国际开发署和国际金融集团合作开展基金成立准备工作,预计基金将于明年年初正式成立。该基金将直接于投资亚洲地区公共或私营的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  相似文献   

14.
印尼的能源供需及能源工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按照现有产量,煤炭资源可供开采230年,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别可供开采20年和58年。在印尼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石油约占75%,煤炭仅占4%,其余主要是天然气。预计到2010年石油在印尼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下降到40%,天然气所占比例将继续上升。印尼政府将采取措施,增加和保持能源储量,实现能源消费的多样化,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实现国家能源政策的目标,印尼将继续加速能源工业的重组,努力创建一个高度透明、具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从长远来看,印尼有能力通过东南亚国家联盟天然气管道向周边国家大量出口天然气。印尼政府承诺,在满足本国能源供应的同时,仍将是亚洲地区的主要能源出口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关于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本文将建立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模型,定量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消费比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根据模型结果,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提出提高中国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链接     
《世界能源展望》:矿物燃料仍是未来全球能源消费绝对主体,美国国债限额再增8000亿美元 布什政府财政赤字高达4130亿美元,普京称俄罗斯将制定独立能源致策,美国10月份工业生产升速加快,英国工业联合舍下调明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测……  相似文献   

17.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在伦敦发布了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预计到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到2017年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报告称,美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将给全球能源流向带来巨大变化。目前美国从中东进口大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美国、欧盟、法国、德国、源政策的5个新特点,即:减轻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本国的优势能源;鼓励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建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能源政策动向,指出了在目前的能源危机下各国能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渠道;促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好立石油储备制度,调节石油市场;统一区域性的能源政策并加强协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核工业》2011,(7):4-4
中美双方目前就能源合作达成了多项共识,将深入开展智能电网、大规模风电开发、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页岩气和航空生物燃料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承诺分享能源监管经验和实践信息。  相似文献   

20.
英国石油公司(BP)在6月12日发布的年度《世界能源统计报告》中称,2006年全球一次性能源的消费量增长2.4%,低于2005年3.2%的增幅。BP称,2006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率略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除核电外,2006年其它各种燃料的消费增速都有所放缓。亚太地区能源消费的增长依然最快,增幅达4.9%;而北美地区的能源消费量则较上年下降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