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纵观中国陶瓷历史演变,陶瓷从陶到瓷再到今天的陶瓷艺术,大致经历了以下重要变革。夏、商、周时期主要是陶,秦汉时期有了带釉的硬陶。到了唐代跨人真正的瓷器时代。宋朝时期陶瓷达到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元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元青花和釉里红的出现使陶瓷艺术有了重要变革,对以后明代"成化以五彩"和清代"粉彩、珐琅彩"瓷的发展鉴定了基础。而到了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的绘画  相似文献   

2.
简述清雍正时期对边疆开发的贡献王晓芳清雍正皇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处于两个功业素著的帝王之间,其在位时间尽管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其在政治上欲"振数百年之颓风"的革新思想及采取的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不仅加强了满清统治,为乾隆时期兴盛创造了政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重农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清朝建立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基础,沿袭了“重农抑商”思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其经济政策的核心仍然体现在“重农抑商”之上。当时,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这充分反映了浓厚的农本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为了达到重农本的目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首次过亿以来,乾隆时期瓷器屡屡刷新天价,跑步闯关“五亿元”。乾隆瓷在收藏市场上为何炙手可热?  相似文献   

5.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雍正(爱新觉罗·胤禛)、乾隆(爱新觉罗·弘历)祖孙三人是清十二帝中最富盛名的三位,三帝前后相继,开创了历时115年的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一致地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且极具智慧、运筹帷幄——康熙智擒鳌拜、雍正智取帝位、乾隆智击和珅——在这一度于历史长河中激起波澜的三大历史事件中,三帝均表现出了以退为进的过人智慧。  相似文献   

6.
帝王收藏并非土豪心理 帝王收藏,讲的是藏品带有君王概念,与历代君王、伟人沾边,这样的藏品多半能获得富豪藏家的青睐,身价不菲,甚至屡屡会爆出天价或者历史纪录. 2014年中国最贵的十件艺术品排行榜当中,除了当代画家崔如琢的两件绘画之外,另外八件拍品中,排在前三位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乾隆“瓷母”大瓶、排名第五的乾隆御笔《白塔山记》手卷、排名第八的康熙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春瓶和排名第十的乾隆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都是明确无误的宫廷艺术品.另外,排名第六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和排名第九的元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也具有和帝王藏品同样的气质.因此可以说,市场价格最高的拍品基本上都是帝王概念艺术品,可见收藏市场对此概念的追捧.  相似文献   

7.
曹庆健 《开放潮》2005,(2):79-81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要数彩瓷的发展。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坯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釉,后入窑烧炼的是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用炉火烘烧而成的是釉上彩。此时景德镇瓷器一统天下,缤纷艳丽的彩瓷逐渐替代了如冰似玉的青瓷,成为瓷品主流;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楹联作为一个独立体,卓立在文学大家族之林,是极具生命力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楹联这一文学形式,经过一千多年,长盛不衰。楹联有三个高峰时期。北宋时期,宫廷楹联繁盛,官宦之家群起效仿,就连寻常百姓人家,每当春节期间,也都"总把新桃换旧符"。及至有明一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亲颁《大明功令》,令百姓家家贴对联,楹联文化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至于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都喜欢作对联,影响了整个朝野。楹联之所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楹联和书法有机结合,使楹联发展达到极盛。  相似文献   

9.
再论清代文字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特别是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文字狱层出不穷,是中国古代文字狱发展的顶峰.清代文字狱破坏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限制了知识分子思想的活跃;一定程度上使士风变坏.  相似文献   

10.
阮浩 《走向世界》2013,(6):44-45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的制瓷工艺几千年来一直独树一帜,尤其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更是瓷器发展的顶峰。在源远流长、品类繁多的瓷器中,粉彩瓷器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东方明珠。粉彩是在康熙后期出现的,是在釉(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焙烧的彩绘方法,又称"软彩"。粉彩除了吸收珐琅彩的技术特点外,又在彩料中加入了玻璃白粉,这种玻璃白粉含有氧化砷,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所有颜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浅  相似文献   

11.
邓博毅 《走向世界》2013,(22):90-93
<正>烟台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前后,我先后去过4次。每次前往,驻足在一件件馆藏文物之间,置身于6000年历史文脉里,凝思、惊叹之余,对烟台博物馆前辈的深切感怀之情油然而生。稀世珍品世人瞩目烟台博物馆不仅藏品丰富,而且多重器,所藏明永乐扁壶、清雍正象牙席、康熙五彩龙凤盘、元青花玉壶春瓶、乾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用瓷     
<正>20世纪5070年代,湖南醴陵窑烧制出"瓷中之王"----毛泽东主席生活用瓷,是当今中外收藏家苦苦寻觅的稀世珍品。"毛瓷"成为了醴陵釉下五彩桂冠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醴陵窑最后一次为毛主席生前烧制生活用瓷,是1974年的《四季花卉》餐具。这套以月季、芙蓉、秋菊、梅竹四季花卉为装饰图案的"贡品"瓷,形制秀巧胎体轻盈,双面釉下五彩花卉更是开创了中国制瓷与彩绘工艺之先河,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20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一直是中外收藏家参加苦苦  相似文献   

13.
《东北之窗》2015,(1):75
清代视长白山为满族的发祥地,康熙十六年(1677年)御批:"长白山发祥之地,奇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玄烨首巡吉林,在松花江畔温德亨山(即小白山)设坛,专门望祭长白山。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命盛京工部在吉林西南温德亨山修建望祭殿,每年春秋两季,吉林将军率僚属前往祭拜长白山神。乾隆十九年(1754年),弘历东巡吉林,亲往望祭殿遥拜长白山。  相似文献   

14.
顺治时期,八旗官学初步发展,为政权稳固和满汉交流消除障碍起了重要作用;康熙时期,官学稳步发展,增设专门官学,初步形成以满洲为主,满汉并重,兼习骑射,注重实用的民族教育;雍正时期,官学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数目,且设立更多专门官学,"国语骑射"国策下的八旗官学制度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5.
吴晓梅 《魅力中国》2013,(26):100-100
淄博为中国北方著名产瓷区,其瓷器的大量生产可追溯到北朝时期。据考古发现淄博窑曾生产过青瓷、白瓷、黑瓷、颜色釉瓷等…但由于当地陶瓷原料和烧成气氛,所产瓷器白度不高,因此淄博地区的彩绘瓷见的最多的是粗瓷青花鱼盘、喜字罐等,陶瓷彩绘并没有在淄博窑的产瓷中占主要地位。近几年,在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下,淄博地区出现了陶瓷彩绘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雍正时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时期,在康熙年间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雍正年间清政府使团两次出使俄国,开创了中国官方使团出使欧洲的先河。《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不但确定了中俄中段边境,而且为中俄两国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促进了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塘河古镇位于重庆江津区西南渝川结合地带,是巴渝有名的历史文化小镇,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繁衍,明朝自建王爷庙开始,陆续建房成为集镇,至清朝乾隆时期趋于兴盛,因塘河绕场而过得名。  相似文献   

18.
清朝山东集市贸易发展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伟强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84-86
山东集市的兴起始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一度衰落,经康熙、雍正年间的恢复、整顿,到乾隆时进入全面、持续的发展阶段,纵观来看,影响清朝山东集市及集市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农业及农村工副业的发展、政府对集市管理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19.
刘建 《民营视界》2007,(5):36-37
沧州酒史悠远,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史料记载,沧州曾有吴氏、刘氏、戴氏等数家造酒作坊,其酒多窖储十余年,味清香、甘冽。那时的古运河畔商贾兴盛,多有酒肆、酒楼,营业甚是兴旺。根据清乾隆《沧州志》《物产》记载:“沧州,酿用黍米,曲用麦面,水以南川楼前者为上味。醇而冽,他郡即按法为之不及也。陈者更佳。”可见其独特与珍奇。生于清雍正二年的一代文宗纪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第23卷中提起过沧城(沧州)的麻姑酒。“沧人为纪念麻姑修建麻姑庙,同时仿效其手法,酿出麻姑酒,即后世所指沧酒”。  相似文献   

20.
自北京“96年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爆出一条“晶彩”新闻后,“晶彩”这个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不断出现在海内外的报刊上。因为用“晶彩”装饰和美化的景德镇名瓷,等于锦上添花,更加精彩!在众多的景德镇名瓷彩绘的展品中,人们不无惊讶地看到,“晶彩”装饰美化出来的陶瓷,显得格外亮眼夺目,新颖别致,典雅而诱人,很像是姑娘的纤纤巧手绣出的图案和画面,如丝,如缎,似锦,似绒,五光十色,变化万千!如果说,在我国陶瓷彩绘史上,先后发明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和釉上斗彩、古彩、粉彩、墨彩、珐琅彩等,都曾以新的面貌盛极一时而又经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