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以迁徙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使用驯鹿的人",鄂伦春族早期以狩猎文化为主的服饰文化,显示出民族的风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标志。鄂伦春族艺术中的"狍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看出研究鄂伦春族服饰具有的划时代意义。鄂伦春服饰的所体现的多重价值包括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也都十分重要,然而鄂伦春服饰的礼服化和商品化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对鄂伦春服饰的的保护也刻不容缓。其服饰文化的价值,发展及其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鄂伦春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发展始终比较落后.如今,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口较少民族更是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度,可以说,鄂伦春自治旗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鄂伦春族能否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加快发展步伐是一件关系到该民族前途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鄂伦春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鄂伦春族特色民族文化面临着变异、衰退、消失的困境与现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承与保护好鄂伦春族文化需要从政府、学校、媒体和文化产业等多方面着手实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一群生活在黑土地和兴安岭地区的画家们将表现视角对准了鄂伦春这一北方世居民族,创作出一批表现鄂伦春民族风貌的优秀作品。白英、赵晓澄、曹香滨、蒋悦、姜荣慧、徐成春等画家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对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独特理解。另外,鄂伦春族艺术家莫鸿苇还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创制了桦皮画这一艺术形式,使得这一题材绘画的民族文化内涵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一群生活在黑土地和兴安岭地区的画家们将表现视角对准了鄂伦春这一北方世居民族,创作出一批表现鄂伦春民族风貌的优秀作品。白英、赵晓澄、曹香滨、蒋悦、姜荣慧、徐成春等画家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对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独特理解。另外,鄂伦春族艺术家莫鸿苇还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创制了桦皮画这一艺术形式,使得这一题材绘画的民族文化内涵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鄂伦春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发展始终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程度严重,大量自然村消失,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村落,民族村落的减少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促进了对民族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的保护,从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鄂伦春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特色村的保护与发展,促进了鄂伦春族民族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自古生活于我国北方“极边”森林地带。特定的自然环境,原始的狩猎经济,决定了这个民族解放初前的文化形态突出的原始渔猎文化特征,口语艺术丰富而独具特色。采集、保存、研究这些当今较稀有的古文化遗存,有着很高的多学科研究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也是该民族作家文学及其他艺术门类创作、发展赖以依托的基石,须汲取的养料、源泉。纵观四十年来鄂伦春民间文学的发掘、录著和研究,我们既可看到所展示的丰硕成果,也不难发现其开掘的局限性及失利的一面;既为幸存如此众多的文化遗产欣慰,也因许多传世之作已经失传叹惜;既为涌现一批专业人才尤其是鄂伦春族人才而可喜可贺,又不能不为缺乏更多的民族文艺人才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A民俗旅游的界说民俗旅游是旅游事业的一个分支.民俗旅游是人们以旅行的方式,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现象的游览观光;籍以满足其览胜、赏情、娱乐、探秘乃至购物留念的心理需求.B开发鄂伦春族民俗旅游业可行性依据黑河市爱辉区的新生、逊克县的新鄂和新兴3个民族乡是我国鄂伦春族主要聚集地之一.在民俗旅游业的开发上,虽然目前存在无经验和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难,但是其基本条件都是具备的.民族风俗优势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953年定居时,全国仅有3,262人.由于其社会形态是由原始社会末期以“乌力楞…  相似文献   

10.
刘翠兰 《黑河学刊》2005,(1):119-122
鄂伦春是中国境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为8000多人,多居东北的黑龙江领域及大小兴安岭,以能骑善射著称于世。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外界文化的冲击,使他们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文化的解体。因此,重视和加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鸿姝 《理论观察》2022,(1):150-152
鄂伦春族、赫哲族是黑龙江省历史悠久的两个少数民族,同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属地环境相近、宗教信仰大致相同、主要以渔猎为生,都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却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伊玛堪”、“摩苏昆”这两种曲艺音乐形式,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刻画了多彩的艺术形象,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比较研究赫哲族“伊玛堪”与鄂伦春族“摩苏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复兴著《鄂伦春族研究》一书巳于1988年7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赵复兴同志现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今年57岁。1956年至1963年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期间,曾先后八次到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居住地进行社会历史调查,1979年至1985年间又到鄂伦春族居住区作过五次  相似文献   

13.
所谓法律文化,就是指一个民族在法制发展中所形成的法律价值观,它指导着一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并通过立法、司法等法律活动表现出来。文章便试图通过对我国古代传统的权与法关系剖析,来阐释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颖 《魅力中国》2014,(24):202-20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一个民族的思想、精神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集中表现出不同民族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本论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全面论述,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两种主要形态,并对其时代性和性两个主要特性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5.
吴岩  马翠茹 《理论观察》2013,(11):83-84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文化.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只要民族语言消失这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也会逐渐的销声匿迹.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我国三大达斡尔族聚居区之一,保持着很独特的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和民族节日.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通信的发达,新一代的达斡尔族青少年掌握达斡尔语的越来越少或者是越来越不熟练,大多数年轻人是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下长大的.这种在达斡尔本族人之间使用和掌握达斡尔语的衰退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本文以传承达斡尔族的语言和文化为出发点,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对象,研究了达斡尔族语言的传承教育问题,以使我市优秀的达斡尔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魏盛楠 《魅力中国》2010,(6):289-289
唐时代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发展使得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代歌舞大曲是历史上中外各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多元化与主体性,是中国古代歌舞伎乐的主要音乐形式,音乐成分合有大量的西域色彩,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各族音乐相互碰撞、渗透,并交融佛教、道教音乐的产物,形成了以器乐、歌唱、舞蹈为主体的舍有多段体结构的大型歌舞大曲的音乐格局,被当时的统治者所喜爱,并成为当时宫廷音乐的主流。它的代表作品《霓裳羽衣曲》,是当时歌舞音乐的一个巅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韵味十足的曲艺音乐,还是变化万千的歌舞音乐和民族器乐,这些都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从事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工作的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改变。在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这种改变同时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影响。在改变中,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既有流失的部分,也有转变、扩展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齐晓雪 《魅力中国》2011,(17):99-99
各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拥有灿烂多姿的文化,服饰便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苗族是一个勤奋顽强的民族,苗族服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一部现成的苗族史书,代表了苗族文化的灿烂。图腾文化是中国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结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符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符号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探究苗族这一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有六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从民族形成的角度看,朝鲜族、 俄罗斯族是因为迁徙而形成的跨境民族;蒙古族、 赫哲族、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则是因为国家重新划界所造成的跨境民族.在政治和社会形态,以及文化生活方面已经因为所属国家的不同而有了鲜明的差异,但是在文化传统上、 在民族习俗上,以及文化发展传承上,这些跨境而居的民族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和相同的文化DNA.因此,探究和创新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具有特定的意义,同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平稳定、 与中国合作的周边环境,也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