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任加敏 《魅力中国》2014,(22):133-133
传统中国画浓缩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审美表达、哲学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而中国画主要通过画家的用笔和用墨来进行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笔墨的特征,分析了作者用笔用墨与情感表达,归纳了现代中国画笔墨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孤灯。夜读。偶翻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八有云:“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李成惜墨如金,是也。”讲的是作画时用墨先后,淡浓有致,不轻易浪费一笔一墨。   作为杨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就是惜墨如金的典型。他的作品,凡名花异草,青竹怪石,溪岸江乌,古树兰蕙,都笔墨纵逸,而曲尽其妙,用笔秀轻潇洒疏而不蔓,真所谓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天趣横溢,形神俱足。   你看他那幅《兰竹图》,画中结构清新,用笔遒劲、酒脱,水墨淋漓,浓淡疏密有致,丛兰长于石隙,修竹两竿,不蔓不乱,生…  相似文献   

3.
墨海心语     
中国画的风格就是个性,就是创造。当代中国画丰富的语言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个性的鲜明性和视觉的冲击力,将是实力派画家艺术的追求。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的法则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创立。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是创造个性语言的工具。中国画的魅力,就存在于墨分五色,笔墨滋润的味道。南齐谢赫论画六法:一为气韵生动,乃墨气也;二为骨法用笔,乃线力也;三为传移模写,乃学法也;四为经营位置,乃构图也;五为应物像形,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像也;六为随类赋彩,乃浓淡相宜色彩也。说明用墨用线造形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要素地位何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乐 《魅力中国》2014,(8):90-90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全图用墨淡雅,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显著的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从画中的构图、线条、笔墨等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哲学及美学思想对其的影响。中国的感性文化更是在笔墨形式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李齐 《魅力中国》2010,(23):318-318
在“元四大家”之中的王蒙山水画的新观念表现在笔墨和布局上,他的突出特点是他以多种方法表现出江南溪山林木的苍郁繁茂和湿润感,其画笔墨繁而不乱,构图满而不臃,结构密而不塞。他的皴法以密集见长,但密中有虚灵飘荡之概,且用笔皆已是文人水墨的特征,染有明显的书法情趣:  相似文献   

6.
王昭 《魅力中国》2011,(20):302-302
在世界上各类绘画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用线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既借鉴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用笔的各种表现方法,又结合了绘画的造型表现形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写来“抒写”画家的内心情感,是中国历代文人画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结晶。本文论述写意笔墨之“写”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并探究画家“写的主观意向与心路历程”以及引发新时期人们对写意笔墨之“写”的再认识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2012,(9):I0001-I0001
少时开始研习书法。初学以唐楷入手,后转入“二王”及颜真卿、米芾诸家,博采众长。其作品十数次入选国家和省市级书法展,业内人士评其书法用笔游韧有节、富于变化、用墨酣畅、神采沛然、书风质朴高古。  相似文献   

8.
这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发明,或许,它还不能称之为发明。但也许,它对于爱普生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噩梦。打印机的出现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办公效率和水准,但是,由于打印机的制造技术掌握在少数生产巨头手中,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他们顺手也就控制了打印用墨的成本,喷墨打印机的用户在方便地使用打印机的同时,却不得不承受价格高昂的打印用墨。  相似文献   

9.
德语语音是每一个声乐表演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实践课目。本文首先概述了在声乐教学中正确认识德语语音与歌唱咬宇的关系;其次,强调了在声乐教学中贯穿语音训练的重要性及原则;再次,分析了德语语音与歌唱咬字关系;第四,阐述了声乐教学中要贯穿德语语音训练,在元音、辅音训练中要结合教学实际,主攻重点。  相似文献   

10.
徐静 《魅力中国》2013,(16):154-154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功,没有好的写作功底,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所以,我们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初中英语写作,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实践运用。本文旨在从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英语作文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同时英语书面表达重在练习,练习要徽到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1.
口译笔记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强化口译逻辑思维的训练、强调笔记的逻辑结构,提出分阶段的训练方式——从对源语和目的语的复述训练、文字材料的笔记训练过渡到听力材料的笔记训练,从主要信息的记录过渡到细节信息的记录等,强调学生进行模仿操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崇尚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  相似文献   

13.
曹晓莉 《魅力中国》2010,(8):137-137
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强化“说”的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的标志,更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4.
高立润 《魅力中国》2013,(16):228-228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忽视,它耗时多,而收效甚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训练了十多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不好作文,一听到作文就头痛。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整体素质培养认识不足,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开启心理的训练。作文教学应该有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写作心理的开启,写作积累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指导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前二者是整体中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写作技巧的指导才会起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整体性认识不足,对三者的关系处理不当,过多地强调了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写作心理的开启和写作积累的培养,特别是对写作心理的开启,训练得少。  相似文献   

15.
闫昭 《魅力中国》2014,(11):197-198
在课改强调的“以人为本”精神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训练中的方法进行探讨。揭示了在体育训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生理特点及知识姑构,并将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引入体育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行为绩效,同时对其。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作用。从而保证良好训练效果的取得。  相似文献   

16.
郑松林 《魅力中国》2013,(16):239-239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但舞蹈训练过程是痛苦且残酷的。为了促进美的达成。舞蹈训练必须严格、科学,才能培养出舞者超人的柔韧和力量,同时降低训练的艰辛程度。如何来开展有效的舞蹈教学呢?我在这几年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总蛄了以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发展》2010,(2):I0001-I0001
刘大林,字气浩,1949年生于湖南,号九嶷山人,性情豁达,为人率直,其幼年习乐理,继攻绘画,长期专心于中国画的研究,尤酷爱画马,其画风雄厚激荡。苍茫冷隽用笔大胆洒脱,用墨潇洒豪放,灵感袭来之时,挥毫自如,心得意会如醉如痴。若颠若狂。其作品神妙绝伦。令人动容。其笔下骏马均得国内外书画大家的推崇,举称中国西部画马大家。作品多次参加历届全国和国际性展览。  相似文献   

18.
技能操作训练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餐饮服务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示范-模拟-评价的餐饮服务技能操作训练步骤。同时在餐饮服务技能训练中要重视学生形体和礼仪的培养,养成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好习惯,注重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重视操作技能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姜云 《魅力中国》2013,(10):94-94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颇多,风格面貌呈现出多样化。具有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追求“笔精墨妙”。强调“墨分五色”、“尚纯而戒驳”的特征。整体地观察中国历代之绘画,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所呈现的大多是委婉雅丽、萧疏淡雅之情。画中通常用笔柔和。情调委婉。此种审美倾向尤以宋以后的文人画为显著。其中弥漫着一种以阴柔美为主导的气息。因此从绘画欣赏这个角度来讲,主体创造的观念不同,决定了作品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风范、程式以及样式。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 《中国西部》2007,(11):168-169
翻看王艺的书画作品集,一幅幅作品笔墨洒脱、清新自然、造型生动,用笔大胆,墨彩多变令人耳目一新,竟使一向比较偏爱清逸空灵书写风格的我忍不住要一遍又一遍地用心赏阅这具有跳动火焰的书画作品。很显然,在这些书画作品里,有一种艺术魅力在强烈地吸引着我。我终于发现,令我震撼的是这些一幅幅作品所蕴藏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鉴赏这些作品,往往首先被它那盎然生机、磅礴的气势所震动,被书画家那种千锤百炼而又挥洒自如的技法所打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