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认为刑法因果关系不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理由如下:其一,因果关系不能呈现构成要件所必须表现的犯罪活动的主、客观事实情况,根本就不具有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性质。其二,因果关系不能确切的判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是否属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其三,刑法因果关系不具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外在事实特征。其四,因果关系在认定和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起到的是“工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建智 《魅力中国》2014,(14):326-326
刑法因果关系应分为两个层次,即为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事实因果关系是确认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归因性的客观联系,法律因果关系是判断行为人对犯罪结果是否具有责任,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从事实因果关系逐渐过渡到法律因果关系、从而认定因果关系。在确认归因性后的基础上渐渐加强对归责性的判断过程。法院对因果关系的归责性作出相应的判断时,要综合多种相关的价值元素进行考虑,如刑事政策、刑法的精神、刑罚的依据、行为的危害性以及规范违反刑法的程度、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和该情况下公众的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3.
唐尧 《魅力中国》2014,(7):318-319
刑法的因果关系向来是刑法问题研究中争论不休的焦.虽,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因果关系中最为复杂的便是存在了介入因素,介入因素的判断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有决定性作用。对于介入因素的类型分析,有助于厘清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进而认定先前行为、介入因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姚树举 《魅力中国》2010,(4X):86-86
在不作为刑事犯罪中,对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拟从逻辑学与刑法法理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析。笔者首先对条件关系与充分条件关系及其两个独立性、因果关系的内涵进行了澄清与界定,并且准确刻画了充分条件关系与必要条件关系。运用逻辑学与刑法学的相关理论为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肯定说辩护。  相似文献   

5.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是最为困扰法院和学者的问题,必然因果关系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可预见性理论及法规目的说都各有所长,也都各有所短。相比较而言,可预见性理论较为简明,也更符合中国实际。因而,应以可预见性理论为基础,兼采其他学说之长,构建我国因果关系认定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总有一定原因.有因才有果,直接因果关系很好确认,间接因果关系难以确认.在确认因果关系时,如果能考虑“因”对“果”的“作用”“因”对“果”的“距离”“因”对“果”的“影响”,并由此确定责任承担者及责任承担份额,就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7.
张莹玥 《魅力中国》2014,(18):281-281
责任是刑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通说混淆了有责性与刑事责任两个概念,因而关于责任的研究缺乏科学性。责任理论应该严格区分有责性与刑事责任两个范畴,有责性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主观归责条件,刑事责任是犯罪成立后的客观法律后果。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责任要素、责任本质和责任根据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温建辉 《理论观察》2014,(9):100-101
《刑法因果关系新思考》一文首倡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学说,该文首次将刑法因果关系上升到逻辑的高度,并"科学"讨论了因果关系进程中的介入因素。继续的深入研究发现,因果关系存在于犯罪的所有形态中。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中,存在且只存在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因果关系。在非直接故意的结果犯中,犯罪的认定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具有唯物决定性。在监督犯罪的场合,应当坚持责任自负的原则,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分别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相似文献   

9.
因果关系是犯罪论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是据以归责的前提条件。理论界却鲜见以渎职侵权犯罪为视角对因果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理论的缺位加之因果关系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之判断一直是反渎职侵权干警无法回避的隐痛。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存在介入因素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所有有关因果分析的论题,都在追寻事物的原因和事件的真相.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正是由于总在追寻、探索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背后那些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想要挖掘事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在不断理清因果关系、回答因果关系问题的同时,人类自身也逐渐积累起关于外在客观世界的知识.文章试图通过梳理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问题,从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思想对因果分析问题给予一种实证主义视角的探新回应.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建胜 《山东经济》2005,21(5):68-70,78
本文根据山东省1978—2002年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山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出口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进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是出口增长的原因。本文分析了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指出现阶段山东经济并非出口导向型,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的对外贸易类型是加工贸易型。  相似文献   

12.
陈宇 《中国经贸》2008,(24):59-59
金融犯罪并非一个法定概念,我国刑法中设计金融的犯罪集中表现为刑法分则第四章第四节、第五节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诈骗罪。金融犯罪概念本身没有统一的界定,就是以“金融犯罪”概括我国刑法中有关金融的犯罪是否科学也受到质疑。有的论者称它为“危害金融罪”,也有的称为“扰乱金融秩序罪”等说法。本文采用通说,以“金融犯罪”作为有关金融的犯罪的类罪名。  相似文献   

13.
夏芳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308-308
对一般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实践中采纳的是相当因果关系说。对传统民事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是在依据对事实的科学评价基础上进行法的价值判断。由于环境侵权行为存在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必须将法的价值追求作为评价原则予以贯彻。  相似文献   

14.
事物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定形式的因果关系。日语中表达因果关系的方式很丰富,但在这些表达方式中相互间既存在着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就因果关系表达方式的类型及区别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同时,以常用的几个表示因果关系的接续助词为中心,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王平 《特区经济》2014,(4):141-143
反倾销是对一国国内产业的一种救济和保护,因果关系的认定成为反倾销案件是否立案,以及最终是否裁定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关键。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和主要国家反倾销立法的发展来看,"主要原因因果说"和"原因之一因果说"一直在博弈当中,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实践倾向于采用"主要原因因果说",不仅有利于自身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长治有序,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方  董远  王志文 《科技和产业》2012,12(5):142-148
对中国经济增长、CO2排放和能源消费的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CO2排放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反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则不成立。收入和CO2排放之间没有长期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中国不必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17.
王鹏飞 《科学决策》2023,(5):213-223
由于“算法黑箱”的存在,算法歧视问题上的技术性因果关系论证和在此基础上的个体责任边界划分存在障碍,加之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用户专业技术知识的匮乏,用户在寻求法律救济方面陷入困局。电商平台算法歧视问题的解决,应当摆脱对算法黑箱领域因果关系问题的无休止讨论,将研究视角从“技术层面的因果论证”转向“事实层面的不当得利分析”,从群体视角的“责任划界”转向个体视角的“责任分配”。  相似文献   

18.
王小娟  石峰 《特区经济》2011,(6):107-108
美国是世界上证券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其证券法律也最为完善。作为典型的普通法系国家,美国证券法在长期司法实践中为证券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创立了诸多规则,且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不仅为普通法系各国所效仿,亦为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所借鉴,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因此,本文主要介绍讨论美国证券侵权责任因果关系制度,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磊 《魅力中国》2014,(20):270-271
“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实现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的充分必要奈件。国家由“哲学王”统治时。才能称其为理想中的正义国度。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其政治学意义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自修订后,紧紧围绕“罪名”与“罪行”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给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追究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学术界“罪名说”与“罪行说”的进行了客观的认识及评价.进一步解读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