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丽霞 《魅力中国》2009,(36):109-110
所谓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成果,依法治国更是我国强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要求大众必须对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相应了解,并且拥有健全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对于高中生群体,其不仅要杜绝自身的违法行为,更要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权益,而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文章围绕大众法律意识现状开展相应的研究,探究提升高中生群体法律意识的合理化对策,以此来奠定我国法治化国家基础。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市民法律意识对建设城市法治软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于杭州市法治环境与市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总结分析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市民对普法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树立新时期普法教育工作新理念、加强普法教育队伍及其网络建设、加犟普法教育媒体载体阵地建设和加强依法行政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前提的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建设。公民法律意识常常作为衡量和评价法治水平的标准和尺度。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法律意识水平,使广大公民自发的、零散易变的法律心理上升为自觉系统的法律意识,必须经过法律意识的宣传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田洪声 《华东经济管理》1998,12(5):52-53,5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经济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公民法律意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法律意识”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时髦名词,经常被人们挂在嘴上。按一般人的理解,“法律意识”就是意识到法律...  相似文献   

6.
孙书建 《魅力中国》2014,(17):159-159
我国法制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能否真正践行依法治国方略,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以此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因而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问题就有其现实价值。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懂法、守法、具有良好法治精神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各个城市都采取了加快现代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一些城市已经率先进入现代化城市的行列.但由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是:努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强法律宣传;强化公民角色观念;激发公民法律情感;加强执法力度,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尤其是近几年来说农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稀薄,还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力以及受法律约束自身行为规范.如何清楚的认识到现今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针对这一现状实施对策,是今天进行农村法制宣传应当思索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政治自由是自由在人的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而政治自由本身无法靠其自身来实现,其最终实现离不开体现人类理性的法律的良性运行——法治,二者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理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去保障,使政治自由成为法治社会的核心。要注意立法的合理性,法律必须代表民众的利益;要严格执行法律,真正体现法律之上的原则;要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使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10.
在法制现代化建设问题上,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应通过重视立法的程序公正、扩大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范围、重视执法公正以及增强法院裁判文书的说理性等措施,以培育公民尊重法律、信仰法治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法律文化深厚的影响,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法治不和谐的现象,这直接阻滞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村法治化:我国法治建设的艰难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农村特别是边农村地区的法治化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究其原因,既有我国缺乏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的原因,也有农村基层政权腐败的因素,更有农村中重人情、轻法度的阻力。因此,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化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推进我国农村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立法层次、法制宣传层次、法律工作者执业观念转换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并强调了司法机关在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围绕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围绕增强农村群众安全感,加强农村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离法治社会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群的法律意识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十分淡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惧法厌讼"等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仅以宁夏移民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背景,对法律意识的内涵、影响法律意识形成的因素及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离法治社会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群的法律意识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十分淡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惧法厌讼"等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仅以宁夏移民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背景,对法律意识的内涵、影响法律意识形成的因素及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指由传统法律意识向现代法律意识转变的一个动态过程.法律意识现代化既是实施依法治市、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双转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18.
张凤英 《发展》2007,(2):75-76
西部农村法治落后的表现 21世纪是依法治国的世纪,依法治国离开广大的农村,那是不可想像的.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加强,西部农村的法律意识较之过去显著提高,依法办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已开始深入人心.但因西部农村经济的滞缓、立法的滞后、执法的不公等存在,使西部农村的法治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是农村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从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法制建设的政治性和方向性,将法制建设与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