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其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快,影响力大,但其实质都是通过不同的信贷关系进行无限的信用扩张,潜在的风险不断积聚。从监管的角度看,当前其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存在监管缺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体系的全面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基层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  相似文献   

2.
郭娜  马莹莹  张宁 《南方经济》2018,37(8):29-46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促使大量资金借道影子银行体系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集聚。有鉴于此,文章构建了内生化房地产商的DSGE模型,以此探讨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融资利差增大、房地产需求的扩张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向影子银行转移,促使融资杠杆率提升,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合理引导预期稳定房价,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随着影子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而出现下降,说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文章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影子银行不是银行,却干着银行的活。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于欧美,成名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近年来,中国出现巨大的社会融资缺口,由于监管限制,银行无法直面客户,或者由于金融垄断,许多客户无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资金,于是,影子银行应运而生,成为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倒爷",成了资金融通的渠道。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影子银行融资,也有很多行业从正常渠道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影子银行同样迅速膨胀,其所带来的风险尤其大不可控,而对于其的审慎监管同样成为议论中心,文章经过联系中美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方面的发展近况,选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因其潜在危机而存在的监管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萍 《中国经贸》2015,(18):121-12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影子银行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业务和风险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和民间融资,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和风险,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是指没有传统银行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为核心的业务组织形态,但却像传统银行一样提供融资、信用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直接或间接从事资金或信用中介的机构。  相似文献   

7.
朱琳 《特区经济》2014,(12):82-85
随着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化,中国金融脱媒和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成为当前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积极地关注。关于影子银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众多且角度多样。本文主要从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特征、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风险控制与监管等角度加以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潜在债务是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在整个潜在债务链条中,金融业又占了绝大比重,所以,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防范和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一、当与前金融风险逐渐加大,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货币危机或大面积的银行倒闭事件,但我国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却令人担忧,其经营与管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存款机构的高负债经营,容易使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发生倒闭风险。为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的经营安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此来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亦成为我国银行业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有效选择。但存款保险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制度上的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存款保险立法,变隐性存款保险为显性存款保险;在金融机构推行强制存款保险;发挥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破产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金融理论中,对存款负利率现象不认可的主要理由有三:一是在存款负利率的条件下,存款人将把大量存款资金转为对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由此,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吃紧从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增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些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能有效缓解资金吃紧的压力,就可能在挤兑或资金短缺中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各类基金公司、小贷公司和私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影子银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到,他不仅给中国传统银行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影子银行的发展中带来的高杠杆效应、高流动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负面影响,使得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其监管的重要性。文章主要是针对影子银行的存在的诸多问题,集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子银行对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并讨论具体监管措施,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影子银行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危机的发展,显示出影子银行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发展规模、特点与风险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希望可以为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发展更重要的作用的同时规避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研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伟 《上海经济》2006,(8):56-57
今年以来,从表象上看,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有所加剧,目前人民币存款余额比贷款余额多10.27万亿,存贷比仅为67.3%,似乎存在大量资金闲置。但我认为: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这取决于银行系统资金运用方式的多样化和货币市场利率的逐步提升,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将在2006年第四季度内基本消除,而此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利率上升导致的债券价格下跌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研究学者、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在反思金融危机爆发根源时认为影子银行是主要的诱因之一,自此影子银行引发了金融界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尽管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发展的速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得到快速的扩张。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历程、目前的发展规模和存在的风险,进而提出创新性的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杰 《辽宁经济》1997,(11):25-2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扩展越来越多地受到银行资金相对不足、利差减少和效益不佳等因素的约束。为了确保银行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中间业务就成为一条重要途径。 中间业务的基本特征是:(一)种类繁多。可以不受资产负债比例的约束和信贷资金规模的控制。(二)成本低风险小。中间业务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但不少项目是低风险或没有风险的,可以有选择地办理,相对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能有效降低和分散风险。(三)市场潜力广,可以开辟新的业务空间,促使银行业务的多元化结构发展,发挥现代商业银行全方位的金融职能。(四)收益高。既可以从吸收信托存款中增加利差收入,又可以提供手续费的创收,是建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五)能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健全银行功能,抢占业务制高点,从而扩大建行信誉,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企业转换机制、银行转轨过程中,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1、有偿资金无偿化、短期资金长期化、流动资金固定化、信贷资金财政化、银行资金非银行化。商业银行是我国信贷资金流通的渠道,但目前却出现了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存款转移,资金拆借等形式流入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它们进行投资和发放贷款的非银行化倾向,这种非银行化的贷款扰乱了货币市场的秩序,增加了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信贷活动的非公开化,在限额控制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制下,各类银行的信…  相似文献   

19.
焦点荟萃     
中国潜在的十大经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魏杰认为我国潜在的十大经济问题有:一、潜在的信用危机。我国的信用主要由三个主体构成,即居民、银行、企业,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又将资金贷给企业,这样形成信用链条。现在许多企业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链条不能正常运转。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对效益不好的企业一律不贷,并要加快企业改革。二、“漏斗现象”。所谓漏斗现象,主要表现在中央反复强调通货膨胀很厉害,但下面又反映资金紧  相似文献   

20.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是实施货币政策和实行信贷资金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及银行商业化经营的不规范,加之中央银行监管手段的落后,存款准备金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目使用不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