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电影是近年来新兴的电影形态,也存有艺术架构的规律和需求。现主要从微电影之剧作架构、微电影之视听架构、微电影之叙事架构以及微电影的功能架构进行微电影之艺术结构探析。微电影的四个方面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微电影的这四个艺术架构由外而内,紧密相连。因此,微电影带有艺术架构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微电影《这一刻爱吧2014》为例,分析了可爱多品牌的受众需求与情感诉求以及该微电影的构思。认为可爱多品牌2014年的微电影融合了两大媒介新元素——微电影和微视,让观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参与网络互动。这是一次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既符合剧情需要又推动剧情发展,给从业者以新的启示:要针对受众不同的需求和情感诉求,结合技术,实现艺术的再创造,创造出更多的优秀广告来。  相似文献   

3.
陆琦 《魅力中国》2014,(10):293-294
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对于微电影是至关重要的,再优质的微电影都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微电影的制作团队优秀、制作水平高超、对于微电影的制作内容有着很精确的把握,这是微电影在生产方面最大的优势,但是要想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传播的作用。微博的时代已经抢走了传统媒体的风头,那么微电影也已经在我国的影视业取得了很高的地位。在这个影视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传播对于微电影的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充分的分析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对于提升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则主要针对微电影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环节,包括传播者、传播过程、传播模式等各个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使得各个方面能够协调一致,取得传播的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姜建强 《发展》2014,(10):116-116
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微"文化应运而生。在微文化的类型中不得不提到微电影,目前对于"微电影"各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广泛地认为,微电影是指片长一般在30至300秒之间,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由于情节符合当下主流人群对于精神自由的进一步追求,碎片时间被充分利用,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艺术真正回归大众,因而受到广泛好评。一、微电影的产生背景(一)新媒体平台竞争的推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和手机终端  相似文献   

5.
黄俊涛 《魅力中国》2014,(3):190-190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空余时间的减少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微电影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起来。微电影的兴起促进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以校园为题材的微电影在整个微电影产业中也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国家政策的支持,拍摄便捷成本低的特点,使得学生群体纷纷加入了微电影拍摄制作的行列,新鲜血液的加入,促进了校园微电影的进步。本文将从校园微电影的发展现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对策等方面,来浅析今后校园微电影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徐春玲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180-180,F0003
影视专业或者广播电视专业的大学生创作微电影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题材的选择为重中之重。选题的好坏是微电影成败的关键;选题决定着微电影作品的画面风格;微电影选题创作角度对于深化作品内涵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哥哥,村里的树叶就要红了,有时间一定要回来看看哦."9月1日,巫山县双龙镇安静村小学生刘茜向西南大学文学院教师许若谷发出邀请. 两人相识于一部名为《么哩队长》的微电影,许若谷是这部微电影的导演,刘茜是其中的小女主角.在去年的第六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上,《么哩队长》斩获二等奖和最佳女主角. 一年过去了,《么哩队长》拍摄团队在"爱·重庆"微电影大赛的鼓励下飞速成长,影片取景地安静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9月正式拉开帷幕,现正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优秀微电影作品和剧本. 本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参赛作品主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突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述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张赛 《新西部(上)》2014,(2):36-36,32
文章对“城市形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微电影传播的优势;探讨了金华城市形象微电影传播所具备的独特条件.一是金华人文底蕴深厚,具有历史条件;二是金华山川秀丽,具有地理优势;三是金华地区拥有中国唯一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东阳横店影视城,具有产学研结合优势;四是金华“非遗”丰富,具有宣传创作的优势.所以,金华城市形象微电影传播一定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巨变     
大脸猫 《东北之窗》2012,(12):80-83
2012年3月21日上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国际影视展会议厅内,第一届微电影论坛在香港影视博览会上进行,这意味着微电影进入到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态势。论坛现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导演、监制、投资人、电影节项目负责人和媒体记者等。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业内外人士与微电影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们聚在一起,主要探讨的话题便是中国微电影将在2012年迎来一场巨变。  相似文献   

11.
高亮  王文瑶 《魅力中国》2013,(32):19-19
最近几年,微电影正在以势不可挡的风头引领着网络视频的大军,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微电影,研究微电影,他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化;小小说作为风靡一时的文学形式也有着他独特的魅力,虽然我们现在对于文字阅读不再那么热衷,但是纵观微电影和小小说,不能不说他们之间是有一些必然联系的,那么他们之间是否可以牵起这一线姻缘,完全融合在一起呢?本文旨在找到微电影和小小说的共同特点,从而给势如破竹般的微电影以更广阔的平台,为微电影的发展做出小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金龙 《魅力中国》2014,(3):91-91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也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新兴产物,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其刚刚起步,尚存制作水平有限,播放渠道狭窄、盈利途径过分依赖广告等方面不足,微电影作为电影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尚需在提高文化内涵、建立自主播放渠道、充分开发现代传播手段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启动以来,组委会办公室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微电影作品.其中一些作品,也将陆续被送到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秦红雨的案头.  相似文献   

15.
宋敏 《魅力中国》2014,(26):90-90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受到关注和追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中来。“微电影”现象的兴起和繁盛应在编剧教学上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微电影的故事特征来分析在编剧教学中以微电影为依托,分析和研究短片故事构思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郭菁 《上海经济》2014,(5):62-63
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独有的新电影形式,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如今,微电影虽体“微”却不力微,以其巨量受众而风靡于互联网,成为广告界新宠.  相似文献   

17.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2,(12):86-87
在大连,有数家网络公司和个人工作室在从事着微电影的创作制作工作。但从设备器材、人员构成、思想表达呈现出的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来说,大连新青年网的私享微电影工作室,无疑是大连微电影市场的一支最主要的创作力量。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创作室的几名主创人员,也了解到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正热情高涨地在这一新鲜领域追求着影视梦想。  相似文献   

18.
郝思静 《魅力中国》2014,(15):42-42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一切简单快速省时省力的新生事物都会引起关注和反响,微电影则是其中代表。和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门槛更低、物质消耗更小、题材限制更少。甚至还有人认为,微电影代表了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它不止是一种新形态电影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现状的直观反映。  相似文献   

19.
范牧 《特区经济》2014,(10):90-92
随着科技发展,人与人之间联系加强的需要,互联网慢慢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一个碎片化的微时代悄然而至,并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在影视行业里,微电影成功代表了这个时代,它迎合并且改变着受众的生活习惯。本文分析了微电影广告产生原因和特点,研究了我国微电影广告业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微电影广告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电影作为新的电影媒介形态,它在艺术表现手法、新传播媒介等方面,具备了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多重属性,具有自身的审美教育价值。以微电影为载体的微美育,能够起到以美益智,以艺术尚德,以视听影像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多重作用。在新媒体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应当重视微电影的美育功能,实现其微美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