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0,(10):46-48
租房应成解决居民住房主要形式 应当积极发展更多层次的住房租赁市场,使租房居住成为今后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形式,甚至是主要形式。对于无力购买和暂时买不起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群体,通过大量发展公租房、农民工公寓和吸引更多的存量房源进入租赁市场等,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9月5日在2010首届房地产业高峰论坛上演讲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逐步完善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体制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限价房政策体系有助于解决中等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政府应合理管制住宅产品结构与价格,通过租售结合、分层供应的方式,以限价房满足占市场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一户一套住宅的住房消费需求,构建中等收入人群的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通过商品住房的建设和销售,有相当一批城镇居民通过购买和租赁商品住房改善了住房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他们没有能力通过商品住房的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因此,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困难问题就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通过商品住房的建设和销售,有相当一批城镇居民通过购买和租赁商品住房改善了住房条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他们没有能力通过商品住房的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因此,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困难问题就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住房供应体系建设,在持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努力中,着力保障居民基本住房权利,满足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可说已正式将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确立为"市场轨"与"保障轨"并存而需合理统筹、结合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几年住房体制改革,我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投资快速增长,房价逐步攀升,高房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己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关键性因素。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是对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和保障基本居住需求而推行的一项公共政策,从而实现保障房市场、商品房市场"双轨制"发展。国务院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其在建立合理住房供应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布局调整,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革中央提交的《关于政府参与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议》的提案,被2007年全国政协会议提案组定为第1号提案,更凸现出研究经济适用住房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李巧玲 《开发研究》2022,(5):147-155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已进入住房稳定发展阶段,甘肃省将青年群体纳入住房保障制度体系范畴,明确了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解决青年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提高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结合616份对甘肃青年群体的居住现状调查与满意度测评的结果,从青年的居住满意度、住房供需和住房保障等方面讨论相关住房政策及其实施状况,探索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满足青年对租赁居住的需求;扩大小户型租赁住房供应,满足青年对可支付租赁居住的需求;保护租赁承租方的权益,满足青年对稳定租赁居住的需求;创新租赁机构化运营模式,满足青年对高品质居住的需求;引导金融企业放宽政策条件,满足青年对住房金融支持的需求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增速放缓,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协调商品住房供应与保障性住房供应,成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的必然之举。研究认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调整的新方向为:一是住房供应体系明确分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与商品住房供应相衔接;二是突破商品住房"市场化过度"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化不足"并存的局面;三是以盘活存量房为手段,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市场,促进住房供应体系结构均衡;四是以鼓励货币补贴政策,消化商品房库存为立足点,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三元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宁  周秀丽 《辽宁经济》2013,(10):42-43
本文分别从辽宁省住房价格体系、区域体系、户型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供给体系现状,指出了缺乏热点、功能错位、结构失衡、制度设计等市场和政策问题,提出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采用多层次住房保障模式、打造房地产开发新增长点、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香港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港政府通过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成功解决了广大市民住房问题。香港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在解决中低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及实现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香港的经验可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现阶段住房供应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销售与租赁价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定向供应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房,大力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一项主要举措。为了让城市低收入者切实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我省新近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笔者对此进行了解读,以帮助更多消费者了解相关的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公共租赁房保障措施,满足其住房需求,是全球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金华市公共租赁房政策实施较晚,但实施效果较为理想,受到本户籍中低收入、外来务工等群体的认可。但在公共租赁房推出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租房人资格、建设面积、信用体系、动态收入审核和法律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国房价收入比平均只有6.77,但社会差距较大:最低收入户是最高收入户的9.3倍。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住房政策:对于众多的中等收入家庭,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控市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通过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提高这些家庭的支付能力;对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房政策来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对于高收入家庭,应由市场来供给住房,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张西文  杨楠 《科技和产业》2022,22(2):270-275
公共租赁住房是推动城镇化进程、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或家庭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为例,梳理2009—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地方性政府颁布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从政策演进、主体协同、文本类型、工具结构等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已渡过萌芽期与探索期,进入体系全面建成与完善的平稳阶段;政策主体涉及面广,跨部门协同合作现象明显,且在逐步增强;政策类型丰富多样,但多以意见、通知等中低效力文件为主;政策工具多样化,重视环境型的市场管制政策制定,对于重视投入的供给型政策与重视推广的需求型政策应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周芳名 《黑河学刊》2015,(2):132-135
通过对CGSS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呈现出拥有产权住房者多、住房面积不够大、低收入阶层难以承受买房甚至租房的市场价、房屋建筑年代整体较早等四个特点。个人全年收入、家庭规模和家庭生活水平是影响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和住房市值的主要因素。建立满足低收入阶层"居住安其屋"、中等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和高收入阶层"居者优其屋"的多层次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新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前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支持城镇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住房储蓄制度。住房公积金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用于职工购买、建造、大修自住住房,具有义务性、互助性和保障性特点。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向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提供的基本住房保障,属于完全的政府保障性质。  相似文献   

18.
小鑫 《东北之窗》2008,(2):78-79
去年以来,青岛市以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加快住房建设,努力改善民生。青岛市确立了"坚持三个原则、明确一个目标、落实三项措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思路,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住房供应的社保功能和住房政策的公共效应,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正稳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居住是一项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许多国家都把获得适当住房的权利视为一项基本人权。良好的居住条件是保障人的安全、健康、幸福以及尊严的基础,也是社会平安的基础。在当今社会,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居住的需求是人人都有的。如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靠市场手段是很难彻底解决的。因此,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建立和健全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的福利。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李雄  袁道平 《改革与战略》2012,28(10):13-18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程的典型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要“转变”:从住房福利化向权利化转变,大部分人以财产权的方式实现了住房权;从住房实物分配向市场供应转变,市场化始终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线;从政府包揽到政府退出再到政府调控转变,政府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的角色有一个不断的调整过程应当说,我国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建立起能够全覆盖、保障不同需求层次人们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及保障体系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房地产市场表面繁荣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却面临“买不起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双重困境在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廉租住房制度已经“异化”并无法承载其应有的保障性功能的局面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尚未被正确对待,目前主要还是一种克服保障性住房制度“失灵”的应急措施.借鉴世界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的普适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我国应当借助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之“东风”,着力加强以社会保障为目的的公共住宅建设,回归住房制度改革应有的社会保障之基本功能,不仅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也将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