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监管有效性是指国家金融主管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监管 ,系统有效地监控金融风险 ,提高金融安全性 ;降低监管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和效益 ;确保货币与信用体系安全、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促进宏观经济稳健发展 ,从而促进金融稳健、健康发展。  一、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对金融监管目标重点的认识不够明确 ,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安排。金融监管目标重点的问题 ,特别是商业银行监管目标重点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有的人认为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是商业银行行为的合规性监管 ;有的人认为规模…  相似文献   

2.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 SVAR 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业运营现状是:资本充足率低,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结构不合理,经营成本高;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业务运隐忧颇多;中间业务薄弱,结算业务效率低下。我国银行业国际金融环境聚变的原因是:国际商业银行集中化、全能化经营;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网络化服务和电子银行正成为金融服务的主要手段;银行业日益国际化。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健经营,应该加强金融监管,构筑“四位一体”的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诱导金融结构升级;加快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4.
加强金融监管的目标是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促进商业银行合规经营,提高银行自身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由于金融监管的对象和内容繁多,面面俱到,蜻蜒点水般的检查,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检查效用,而且还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影响中央银行的形象,本文总结1999年以来现场检查所发现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违规经营的诱因和不良贷款的成因,从而进一步说明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也是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特征与竞争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个人金融消费市场的存续机制、发展现状以及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新形势,从个人金融业务的成长曲线、产品严重同质化、金融消费意识不足、市场定位模糊与经营水平有限、金融监管与法律漏洞等方面,揭示了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价值挖潜、职业人才建设、品牌设计再造与填补金融法律漏洞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竞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委托贷款的出现实现了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面的“共赢”,在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企业资金紧缺以及增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给金融机构的经营以及金融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委托贷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决定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转型方向。为适应监管体制改革后的工作要求,商业银行须探索出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工作模式。本文梳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背景、方向,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建金融安全区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硬件环境。探讨金融监管的路子,构建金融监管的格局,须从健全体系,防化并重,标本兼治入手。努力形成“人民银行监管,商业银行自律,社会力量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格局,创建金融安全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中应坚持:按经济区划设置机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坚持“适应经济发展”原则;取消机构行政等级;加强和改善机构的金融监管和行政监管。  相似文献   

10.
2010年,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自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监管部门开始推进“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同步实施,这使得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和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自身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安全。本文在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性、信用、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法构建了一个多指标综合监控的银行财务风险测度模型,以期能够有效地识别风险,通过事前控制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平抑经济波动,为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如何超越“贱卖”的争论与分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以来,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显著加速,国外银行机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路径也明显转换。国有银行股权“贱卖贵卖”之争实质上是监管制度和金融市场差异所致。我们认为,在中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不应当局限在银行贱卖贵卖之争,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治理结构与市场结构:一个金融创新的制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获得超额利润的必由之路,但是只有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总行与分支机构间信息对称、监督有效)下,商业银行才有创新的动力;即使商业银行存在创新的内部激励,在当前商业银行寡头市场条件下的“资金上存”机制会削弱其创新积极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立足于改革内外激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功能不完备等摩擦性因素,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与可持续性不强。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的不断重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时代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和金融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和政策剖析得出四点主要结论:一是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最大、增速最高;二是农村类金融机构金融覆盖度持续扩大;三是信息不对称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四是要密切关注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领域的风险积聚和商业可持续。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兼顾社会效益和商业可持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提升服务价值、打造差异化特色普惠金融产品等多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理  何云  牛慕鸿 《金融研究》2020,478(4):91-111
对外开放是否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上升,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本文基于中国39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检验了“引进来”(用外资持股比例作为替代指标)与“走出去”(用海外资产占比作为替代指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开放与商业银行的风险之间呈现非线性曲线特征并存在临界点;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过高的外资持股比例与过低的境外投资规模会带来风险;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境外投资规模存在一个阈值区间,在阈值区间内,可能导致银行风险上升。政策建议是:外资参股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比例可能不宜过高,鼓励中小型商业银行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特定时期的目标来调整对外开放策略,同时应强化风险预警与防范手段,在坚持与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实施宏观审慎原则,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6.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静芳 《金融论坛》2004,9(7):57-61
西方商业银行外部审计主要由社会民间审计组织承担,其审计模式大致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正处于账项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的混合阶段.入世及国有商业银行即将改制上市等金融环境的变迁,要求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并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审计的作用无疑迫切而重要.本文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审计制度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制度和模式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和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修改商业银行法的有关条款及重新界定有关审计目标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亚 《金融论坛》2004,9(8):57-61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格局中的新生事物,首批成立的三家农村商业银行至今已运行两年多时间,其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模式和方案设计为其他农信社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农村商业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别化经营,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作者还提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分阶段发展战略,即短期要夯实基础,建设队伍,努力成为系统内最优;中期要优化机制,强化管理,向国内先进金融企业看齐;长期则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数字化整合,全面打造精品银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