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怎样提出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在90年代初期提出的。这句话以简洁而明确的语言,规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并且很快得到了国内学术界专家和宗教界人士的拥护和认同。但是,我们获得这样的共识,能够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来概括地界定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西藏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西藏的改革开放、西藏的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课题。在最近中央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拟就提出这一方针的依据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宗教狂热反弹现象是宗教信仰背离其本质而出现的一种极端的、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严重危害的异化现象。应对宗教狂热反弹现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严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区宗教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宗教工作根本任务能否落实的大问题。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有重  相似文献   

5.
万飞 《魅力中国》2014,(15):317-3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之中,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逐步实现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才能为国家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团结、有序的社会环境。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宗教事务是指宗教与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存在的社会公共事务。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政府实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的具体要求,是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迫切需要,也是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卢晓东  马欣 《魅力中国》2010,(28):181-182
本文阐述了农民的精神信仰情况以及宗教发展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农村宗教的发展特点和原因,并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宗教发展的特点,最后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提出要理性的看待宗教的心理功能:从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心理功能;要警惕宗教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王君艳 《发展》2012,(4):123-124
宗教文化蕴含在各大宗教教义中的和平、和谐、平等、自然伦理道德等资源,以及它所提倡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公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与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和谐宗教观的意义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种适应,不是要改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信仰,而是要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抑恶扬善、趋利避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周俊萍 《中国经贸》2008,(18):90-94
学术界借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农民信教的原因及特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具体说来,学者们的视角主要集中在关于中国农民信教热潮原因及主要特点、关于中国农村宗教对和谐社会的影响、关于正确引导中国农民宗教信仰的对策措施等方面。没有农村宗教领域的和谐,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因此,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就必须要首先消解掉农村宗教领域的各种不和谐因子,并从多方面采取对策推动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传统人伦信用观是一种缺乏普遍适应性和平等性的信用观,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文化需要将人伦信用观转变为契约信用观,要求经济交易主体树立法人财产观.各级政府必须守信,在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文化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全社会既要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又要有强有力的法律硬约束.有关方面目标一致并协同推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组织作为社会的基层民主形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能够调整干群关系,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但是,村民自治组织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the everlasting value pursuit of the Chinese as well as the dema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affluent socie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embodies the realistic characters of the theory and is to persist and develop Marxism Materialistic Concept of histo~y; so it i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ory.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身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这一切都离不开道德建设。然而,我们应当怎样加强道德建设呢?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加强道德传统教育外,还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严肃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为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点,加强法制建设是关键,转变政府职能是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延春  冯菊香 《特区经济》2007,3(2):164-165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在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20.
李金凤 《特区经济》2007,(3):139-1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追问和谐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满足人类某种需求。人类社会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必然要形成符合人类理想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利益多元、以人为本正是其基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