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鸥 《旅游学刊》2016,(7):117-126
该研究旨在回答旅游企业如何利用组织设计将顾客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绩效这一问题.研究构建了顾客知识获取、组织设计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结构模型,从组织设计的视角分析旅游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分权、知识激励和组织沟通三大机制,将外部的顾客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绩效.基于浙江省内127家旅游企业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同时考察组织分权、知识激励、组织沟通对顾客知识获取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路径.研究结果强调了组织设计对转化顾客知识提升旅游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重要性生.通过分散决策权、提供知识搜索和知识共享的制度激励、鼓励纵横结合的内部沟通等措施,旅游企业能够更好地将顾客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为旅游企业构建系统高效的顾客协同创新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游客在旅游攻略/点评类网站、在线旅行商(online travel agency,OTA)平台及各类社交媒体上生产了大量旅游相关知识,旅游目的地在官方渠道也发布了大量的旅游资讯,旅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同样产生了大量的营销信息。无处不在的旅游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带来“信息过载”,从而造成游客在需要精准信息时面临各种决策困境。如何有效地从海量知识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呈现给游客,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智能问答服务为有效的精准旅游信息服务提供了“快捷方式”,特别适合在途游客的个性化信息提供,为精准有效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的内涵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国新 《旅游学刊》2007,22(10):6-7
旅游产业的定义方法不同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将生产相同产品或者提供相同服务的企业定义为一个产业.旅游产业则从消费的角度定义,即与旅游消费相关的企业属于一个产业.这一角度转换具有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旅游供应链理论研究动态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提出以信息拉动式为特征的在线旅游供应链(e-tourism supply chain)的理念。从集群式供应链视角,分析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建立的动因,构建了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理论模型。文章通过创新旅游供应链研究视角,借鉴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管理耦合研究理论,试图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里,构建起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可分成4个部分:(1)旅游者信息链,是围绕着每个旅游者需求信息的一条"信息拉动式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形成旅游企业旅游服务大规模定制链;(2)旅游服务定制链,旅游企业在以"旅游者"为中心的信息链上提供即时响应、即时采购、即时生产、即时销售的敏捷制造服务,同业性旅游企业合作服务于旅游者;(3)信息共享平台,包括旅游者需求汇集、统计、分流平台,旅游企业沟通平台和旅游评价平台;(4)专业化辅助企业,具有弹性专精的优势,缓解大规模标准通用化服务提供和市场的定制化随机要求(stochastic demand)之间的矛盾,满足了旅游者对定制化旅游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到2014年为止,我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了2亿,逐渐步入到老龄化社会。国务院提倡大力兴办各类服务机构等,重点发展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的发展。随着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开始不断转变,老年人开始越来越注重养生旅游,旅游企业应当把握住机遇,大力发展老年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应当不断进行老年旅游产品的研发,完善老年旅游的安全防范保障体系,推动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旅游地理研究的实践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实践需求的过程中,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呈现出研究领域、方法和应用的新特征。本文围绕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大数据和旅游实验方法等进行总结与展望,认为:(1)旅游规划是透视旅游地理研究发展的重要视角,旅游规划的知识域主要包括旅游开发战略与对策、旅游业与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等12个方面;(2)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面临文旅资源保护和整合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旅游地理研究带来了文旅资源的内涵与分类评价、普查信息集成与应用、普查技术与组织方式等新命题;(3)大数据背景下要求旅游地理探寻新科学问题,重点要关注大数据旅游统计测量模型和指标规则的规范,数据伦理与信息茧房,大数据旅游现象的地理效应和相关空间格局等研究;(4)实验研究方法在认识论层面从描述走向解释预测,在方法论层面从调查走向直接测量,为认识和理解旅游情境下人地关系的核心科学问题提供了“科学化”的研究路径。因此,面对新时代战略要求和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应加强产业实践、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研究,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往旅游学界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了政府-企业或社区居民、外来精英-目的地本地居民的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机制,关注了跨国公司、连锁企业等边界清晰、运营规范的大型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问题,但对小微企业间的知识转移问题关照较少。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层面,大量小微企业间的知识转移行为愈加普遍,且被认为是这些小微企业提升恢复力与创新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探讨乡村型旅游目的地内小微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动力因素与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的3个典型旅游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对27位旅游小微企业主进行深度访谈和质性研究,探讨了乡村旅游小微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实践。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小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体现出强烈的自组织特性,多个小微企业基于相互依赖、信任与互动开展知识转移中的合作,由此形成非正式合作网络。研究采用扎根理论范式,提出了促动旅游小微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动力因素,包括能力与意愿驱动、乡村社区嵌入性合作关系网络、政府支持3个主范畴及相对应的12个子范畴。3个主范畴的作用机理不同,知识转移主客体的能力与意愿是核心驱动力,构成内驱变量;乡村社区嵌入性合作关系网络是知识转移得以开展的情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大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合理运营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关于旅游行业质量管理上的纰漏和疏忽,对外承包挂靠以及服务系统不达标等问题。在旅游行业中努力体现个性化、舒适化,良好的服务态度等都会大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改进不足和缺点,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深入研究,为旅游者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将使旅游企业在旅游行业中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一个显著的亮点,就是从民生角度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等.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内蒙古旅游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旅游人才是内蒙古旅游业及旅游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企业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蒙古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实力。目前,内蒙古旅游企业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和高素质人才短缺、新业态和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发展内生力不足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服务人才、紧缺和短缺人才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旅游局历来重视旅游服务质量,对旅游服务质量常抓不懈,注重对旅游企业的质量动态管理,同时要求省局各处室、省旅游质监所以及各市(地)旅游局深入到企业中,督促各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程序和制度,特别要求各旅游企业做好节假日的服务,做到“业务越繁忙,质量越稳定”,为旅游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春节期间,我省的投诉涉及到旅游服务多方面的问题,旅行社的经济损失近200万元。春节过后,省旅游局及时召开了有关旅行社负责人会议,对春节旅游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升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定要对旅游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展开研究。本文从旅游心理学入手,对其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视投诉处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服务质量是包含了诸多内容和细节的合体。旅游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除了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完好,环境的美化,服务的态度、效率、标准、安全等重要因素之外,更应重视在服务过程中和服务提供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不满、抱怨和投诉,以便对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给予及时、稳妥、合理的处置。这不仅可以提高顾客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是旅游企业发现问题、纠正差错、获得顾客信赖、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投诉处理是指当顾客对服务不满和抱怨时,旅游企业所做出的积极反应或所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由于旅游服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衡量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组织机构的发展与未来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革群 《旅游学刊》2007,22(5):40-45
本文试图从全新思维角度阐明全球背景下中国出境旅游,特别是赴欧洲的出境旅游的特征.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游客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旅游行为、中国游客赴欧旅游的动机和不同游客群体、中国和欧洲游客之间的知识鸿沟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基础上,提出中国与欧洲旅游组织机构的未来发展任务,并进一步指出从事中国出境游的经销商和企业应以顾客为定向,发展适合中国游客市场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5.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0,15(3):78-78
作为服务行业先行军的旅游业,服务至上与顾客至上的意识已经得到较大认可,旅游理论界对CS、ES等市场导向的企业管理理念的介绍和阐释也不少见。但企业是否真正在经营实践中实施了客户至上的战略却值得探究。据《华侨城》周报消息,被誉为中国旅游景区第一品牌的深圳华侨城集团,在其近期召开的2000年华侨城主题公园工作会议上,主管旅游的集团副总张整魁正式提出了客户战略计划,作为其下属旅游企业在2000年必须认真加以实施的一个战略计划。其核心内涵是:经营者要通过调查了解市场状况,掌握客户需求,从项目的策划推出、服务及管理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标准体系的思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标准体系是行业规范化管理的蓝图和技术支撑,也是旅游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研究既符合标准体系基础理论要求,又与旅游业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相吻合的标准体系,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2015)》重新修订了国家旅游标准体系,然而该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梳理相关学术文献、标准体系理论以及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文章对武汉市旅游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当前体系存在标准体系层次划分不合理、体系表存在缺失与重复以及标准体系分类不够专业等问题。为了构建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文章结合旅游业的服务特性和业务要素重构了旅游业标准体系,该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三个子体系:第一层是基础标准体系,第二层包括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与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基础标准体系是下层标准体系的准则和指南,保障标准体系是服务与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直接支撑,服务与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促进保障标准体系完善,并与保障标准体系共同反馈于基础标准体系。三者以系统的方式发挥效用,并能够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层面标准体系的应用指南,指出企业标准体系应当以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为目标,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过程,因此其既包括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还包括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适用于本组织的规范性文件,把行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统一起来,提高标准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温泉旅游乃旅游科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处于潜学科阶段。对于潜学科而言,因知识分布较为零散,学术力量处于潜在状态,适合以知识共同体替代学术共同体,用线索追踪法这一创新方法来推进研究,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挖掘与综合,形成研究力量,发现新知识,最终走进学术化研究阶段。在知识共同体语境下,为推进温泉旅游研究进程,可以地理学的文化转向、社会学的弱势群体、计算科学的数据挖掘等为理论支持。旅游研究需要加强知识变革意识,关注旅游系统中主体的能动性,需要扶持弱势的潜学科,同时,潜学科也要通过自强以夯实自身建设,挖掘潜在的知识能量。关于温泉旅游知识共同体研究,应用线索追踪法涉及线索起点、学术队伍、研究生群体、温泉专业、温泉企业、协会组织、国际联系、知识载体等方面,可依据有关信息建构属于自己的线索型知识关联,以共同建设温泉旅游知识共同体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济特区和新兴城市 ,深圳旅游业近年来取得很大成就。本刊记者通过对该市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考察采访 ,揭示出深圳在发展旅游方面的许多独到之处。着重体现为积极挖掘创新旅游资源 ;在旅游行业管理上既严格管理又切实为企业服务 ,充分营造旅游大环境 ;旅游企业充分依托市场 ,引领消费时尚 ,满足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9.
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对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职业认同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减轻职业倦怠,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促进旅游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建立职业认同受旅游教育部门、企业、个人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依法治国被深入贯彻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工作也更加重视法治建设,《旅游法》的颁布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活动与法治的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促进了该领域的变革。新的发展背景下,这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也具有紧密联系,旅游企业也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承认当下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要想有发展,需要从提高旅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入手。本文将对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探讨将来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