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引言 所谓“零工资”就业.就是求职者不向用人单位索取任何报酬而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就业现象。众所周知.我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的“薪”愿一降再降,更出现一批只要工作、不计报酬的“零工资”群体。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的“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列举的1200家企业数据显示:有34%的大学生求职只要求1000元薪资.且在12600余人的网上调查中.目前“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被调查者的0.8%左右(新华网。2006)。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中 《发展》2009,(7):96-97
一、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其实现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这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形势下。对高职毕业生来说,竞争是推进他们积极进行职业准备、求职择业和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热点话题。不过,职业学校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我市甬江职业高中、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鄞州职业高中三职校毕业生就业率更是每年保持在98%以上,有的专业,如机械修理、宾馆服务、餐饮烹饪、旅游导游、服装设计等,几乎是“供不应求”,学生一毕业,.甚至有的尚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购一空”。职校毕业生缘何成为社会的“香饽饽”?这其中的奥秘在哪?日前,记者专访了三所职校的校长,也许他们的办学感受能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丁明 《改革与开放》2012,(11):43-44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新成长劳动力规模的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僧多粥少工作难找的现状.高校毕业生求职前景不容乐观。我校——闽江学院软件学院是以“培养实用技能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还要多出28万。种种迹象表明,今年这批毕业生的求职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最近某招聘网站评选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中,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毕业即失业”的阴云继续笼罩着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梅 《发展》2009,(10):94-94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2009年,国家要求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调整就业心态,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谋者、工作的推荐者,也是大学生提高求职能力、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者。发挥好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2009,(8):9-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定于今年7-9月在全国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集中所有力量开展工作,力争在今年底使大多数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并确保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当年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界》2012,(21):84-85
据中国著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毕业生总量671万人.总体选择就业的学生为68.5%。此次调查,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应届毕业生期望求职和实际就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面试又是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在求职面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一位毕业生最关心的话题.掌握一定的求职礼仪技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面试前的形象包装、面试中的礼仪技巧、面试后的礼仪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技巧。  相似文献   

11.
张芳芳 《中国经贸》2009,(6):170-171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金融风暴的来袭,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尤其是高职毕业生,随着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的萎缩倒闭,一时间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矛盾、自卑、盲从、焦虑、抵触等不良情绪。此时,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学生加强关注,积极的给予干预和疏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就业环境,最终在就业的激流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求职中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归纳了几种常见的不良心理及表现,分析总结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学通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个招聘活动是学校告知的,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的冷厚卓笑着对记者说道。在活动场地正门,辽宁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辛琪驻足企业招聘区分布图前,寻找着心仪的招聘企业,她说:“招聘企业数量真多,希望能找到一个符合我专业的工作,最好是软件工程类。”像冷厚卓和辛琪这样前来此次招聘活动求职的学生还有很多。2023年2月11日,“春暖辽沈·援企护航”辽宁省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2.0版)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3.
眼下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国务院在京召开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新华社记者就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4月25日新华社)专访中,该负贵人说了一段很新鲜的话:“不上大学也要就业,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文化、技能培养,可能就业能力总体上还要低些,那么这些孩子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说它新鲜,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称,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七项措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该调查涉及的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60%的学生就业还没着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早已上升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如何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难题,社会呼吁:学校、企业、社会各界一个都不能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一辆没有制动的快车.这辆快车装载的不是别的,而是毕业生求职之痛!从2001年到2005年,全同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但这并没妨碍高校连年扩招趋势,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2006年将创413万的新高.学生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让我们把目光再一次聚焦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新政     
《今日重庆》2009,(5):6-7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获学费补偿 3月25日,重庆市出台10项措施,全面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到基层可获补贴;高校科研单位按职工数5%,临时聘用高校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年招聘1.3万名毕业生;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自主创业;毕业生可获免费定向培训;新建200家见习实习基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可获就业援助;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获财政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莉 《黑河学刊》2011,(4):94+127-94,12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整择业心态,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求职技巧培训,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周兴中 《发展》2012,(9):93-94
近年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严格就业工作的程序,不断提升服务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能力和水平,下大力气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明确就业工作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狠抓落实,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刘艳 《魅力中国》2010,(26):177-177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增加,人才市场化和求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已成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应该系统性、体系化,形成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分阶段成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