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锋 《理财》2011,(11):61-62
一段时间来,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始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几年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量出现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再加上产品结构复杂绝非普通投资者能轻易读懂的,以至于此类产品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就是“不靠谱”的代名词。普遍印象是,最高预期收益就是忽悠人的,几乎不可能实现。零收益和负收益,遭遇清仓、展期的产品开始大量存...  相似文献   

2.
据银率网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情况报告显示,3月份共有3718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2468款产品披露了到期收益数据。在披露了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中。有2457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而来到期的11款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有部分产品到期实际收益甚至远远不如同期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3.
《科学投资》2008,(2):8-8
邮储银行的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创富1号”日前已在天津、黑龙江、江苏、河南、福建的邮储网点试点销售。“创富1号”是一款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主要投资于基金。据了解.今年邮储银行计划推出“创富”、“天富”、“财富”3个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产品系列,“创富”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投资于基金、衍生产品等,“天富”是中等收益的产品,”财富”是较低收益的保本产品。  相似文献   

4.
李要深 《金融博览》2009,(22):49-50
理财产品发行回落,外币产品受冷落 2009年10月,银行理财产品共计发行493款(见图1),相对9月份703款的发行数下降明显。其中保证收益产品有132款,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有36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有325款。但整个市场仍然是以稳健为主流,因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中大部分是信贷类产品,就目前情况来看基本上到期都能实现预期收益。市场在稳健的同时也偏向保守,这点从期限上可以看出来,1-3个月投资期限的产品目前最为普遍,10月份此类产品的市场占比为30%,超过其他各期限(见图2)。  相似文献   

5.
《中国投资管理》2014,(4):46-46
看什么? 1.产品类型。要读懂产品说明书,最要紧的是辩明产品的类型。目前市场上,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大体可以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大类型。若再进行细分,还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保收益型产品.以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6.
银行理财产品大体上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一是按收益类型划分可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投资者在到期日可收回本金,但不一定有投资收益。投资保本固定收益产品,投资者在到期日不仅可收回全部本金,还可以获得商业银行所保证的固定收益。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仅收益不确定,而且,投资者还可能损  相似文献   

7.
康亢 《金融博览》2011,(4):40-42
2010年,我国阳光私募产品总共发行409.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4.6%。在收益上,阳光私募在2010年平均实现的收益为5.8%,其中六成以上的私募实现盈利,7只产品的收益超过40%,首尾收益差高达130.3%。 2011年,阳光私募是否将更加“阳光”地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1月,受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的拖累,银行系QDII产品净值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QDII产品纷纷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曾经在去年销售火爆的QDII产品在今年已经不能为投资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管理》2008,(14):48-48
1月,受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的拖累,银行系QDII产品净值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QDII产品纷纷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曾经在去年销售火爆的QDII产品在今年已经不能为投资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0.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0):60-60
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首次化身理财产品,收益由固定收益和资产拍卖后的浮动收益构成,最高24.2%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吸人眼球。但是,高额诱人的预期收益隐藏着巨大风险,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该产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钮庆  黎敏 《中国外资》2009,(20):33-33
银行结构性产品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因其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最高收益率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是结构性产品是有衍生产品属性的,有很大的风险,这一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银行和投资者的重视。而零收益事件给了银行及投资者一次认真思考结构性产品风险与收益之间该如何权衡的机会,双方务必要谋求共识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罗伟 《上海保险》2007,(12):36-37
一、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居民理财行为仍存在不少误区,直接影响其整体理财规划的完善和科学。(一)追求单一产品收益,缺乏整体资产管理理念 把理财产品简单地视为利率高、收益高的产品,忽视个人资金的流动性和风险性,缺乏对个人资产的合理配置。哪里有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存款就搬向哪里,特别是外汇结构性存款。  相似文献   

13.
《理财》2006,(3):92-92
民生银行自2月14日起发售非凡理财人民币第三期产品。据透露,本次发行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首次推出与美国道指挂钩,以人民币投资,获取人民币收益,是境内人民币理财市场上的首个类似产品。据悉,该产品的收益取决于未来24个观察月中,道指月最高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两年预期总收益最高可达到10%,最低则本金保证。该产品起点2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细看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过程中,银行只是接受投资者的授权管理资金,其投资风险与收益一样,需由投资者独自或投资者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将其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3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有新股申购类、银信合作、QDII、结构型产品等。各类产品细比较保本固定收益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投资管理》2009,(3):32-32
一.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银行产品推销员的口头宣传不代表合同内容,合同才是对理财产品最规范的约定。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切莫陷入“预期收益”误区。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投资》2008,(9):8-8
近日,中海信托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渣打银行‘聚通天下’信托投资理财——CPPI固定收益增强型”投资产品。理财专家指出.该产品是国内首单信托公司与外资银行合作的固定收益增强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陈伙铸 《证券导刊》2011,(36):25-26
私募收益:高仓位私募遭遇滑铁卢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已披露9月最新净值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共有789支,净值日在9号以上的产品共有641支,平均收益率为-3.69%,跑输大盘0.03%。在这641支产品中,实现绝对收益的仅有25支,占3.9%,涨幅在1%以上的只有4支,而亏损幅度在5%以上的产品有172支,亏损幅度在10%以上的有10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投资管理》2007,(10):33-33
基金投资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匹配。 第一,组合投资的匹配。不同的基金产品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及相应的投资特点,购买多只股票型基金,仍是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同样,分散投资多种债券型基金,也起不到增值收益的目的;最科学的组合应是不同收益和风险的基金产品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基本观点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短期现金管理产品优势凸显,成为各行提高理财业务收益的新路径,区域性产品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保本型产品渐成市场新宠,创新成为同业扩大市场份额的核心动力。银监会明显加大了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尤其是产品认购起点的提高、报表核算方式的改变以及对投资范围的严格限定等将对理财业务的种类结构、客户结构和收益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一类差异化投资产品,公募高收益债券基金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国内的公募高收益债券基金产品发展缓慢,其中高收益债券市场不完善是重要原因,公募基金在投资高收益债券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未来需要配套完善国内高收益债券市场相关制度,基金公司应积极应对市场发展趋势,探索专业化的产品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