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牧业是青海省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青海农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好的势头,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农牧区经济总体上发展滞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因此。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从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和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等几方面入手把青海农牧区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合作经济》2014,(8):156-157
青海,三江源头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令青海的农牧业特色鲜明.青海省供销合作社把服务特色农业作为工作重心,全力扶持当地特色农牧业发展,为打响青海农业品牌推波助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物质条件,是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先行资本,是经济起飞前就必须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因此,青海要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贸组织的加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青海农牧业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和经济穷省,其经济特征不适宜搞大规模产业,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青海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这是符合青海实际的、符合资源禀赋特色的、符合社会发育程度的、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青海省的特色经济所依托的就是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已一年有余,有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成为社会共识,而西部旅游业以其"无烟工业"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前景广阔的产业特点无疑首当其中.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就必须科学研究其利弊因素,尤其要通过区际比较进行深入而客观的分析,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切忌闭门造车,盲目决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起地方特色经济,进而加快发展,实现特色经济向优势经济的转变.本文结合青海的旅游开发,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旭呈 《北方经济》2007,(11):28-29
传统农牧区自然资源丰富,没有大工业造成的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较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实践中,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是立足于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有绿色食品品牌的现代农牧业,实现农牧业不断增效、农村牧区加快发展、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初,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最新概括.西藏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牧区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充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确保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牧业经济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入世”对青海农业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 ,如何正确认识“入世”对青海农牧业可能产生的利弊得失 ,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扬长避短 ,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现结合青海实际 ,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入世”对青海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根据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入世”将对青海农村经济产生如下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入世”后 ,青海农畜产品市场将与国际市场直接接轨 ,与全国一样 ,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运作。这会进一步推进农牧业生产组织管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10.
农牧民增收是当前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积极培育农牧民新的增收点,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为了振兴区域经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农牧业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经济,实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绿色农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农牧产品产品养殖业、加工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带。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农牧产品产品养殖业、加工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带。实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优化了农牧业经济结构,提高了农牧业经济效益,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农牧产品产品养殖业、加工业,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带。科技进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青海"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青海省有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辽阔的地域空间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青海区域经济中非均衡是长期的,即有产业、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又有城乡之间的非均衡.因此,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一、青海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解放后,青海产业结构演进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青海解放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解放前的青海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的农牧业经济。1949年青海社会总产值构成为,农牧业78.7%,工业11%,其它产业10.3%。解放后,着眼于青海当地资源、青海省内市场,在国家投资支持下,陆续兴建了一批以食品和皮毛加工为主的轻工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了严重旱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农畜产品价格下跌的不利影响,农牧业经济继续稳定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实现了"十三五"农牧业的良好开局,为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内蒙古自治区本世纪重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破解"三农"瓶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也不例外.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治区主席杨晶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用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不断繁荣农村牧区经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三农"论"三农",但也不能脱离"三农"论"三农",它的解决要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内蒙古"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统筹城乡"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青海旅游经济在新时期具备许多有利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不利其发展的条件亦朝着逐步改善的方向转变.应当从发展战略高度确立旅游经济的产业地位,做大做活旅游业.这是发展之所需,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青海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将其突出体现在"十一五"计划中,并在旅游经营策略、宣传、竞争意识、项目争取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调整或改善,从而壮大青海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自我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青海是具有世界级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向西部转移的一个重要后备资源基地和新的增长极:但青海也同时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后进状态。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旅游业要成为青海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就必须提高竞争力。研究青海旅游业竞争力的成果很少,仅有几篇“豆腐块”式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
艰难奋进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西部发展史上最大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是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的旷世伟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功实践。没有西部大开发,就不会有青海大跨越、大发展;就不会有青海政通人和、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甘孜州是中国西部的农牧业大州,地域广阔,农牧民比重大,在"十二五"发展期间,建设与发展甘孜州的现代化农牧业对实施国家新一轮西部开发战略、发展甘孜州经济、稳定甘孜州政治均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甘孜州现代化农牧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述,认真深入地分析了甘孜州现代农牧业建设与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德令哈市为中心,包括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在内的东部经济区,是海西典型的绿洲农牧业区,农牧业资源、生态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农牧业及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较重的区域.充分发挥东部经济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加大扶持力度,促使这一欠发达地区实现跳跃式发展,对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解决好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现出来的"三农"问题、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