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农村公共物品的充足、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供给的体制存在缺陷,供给的结构不合理,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建立向农村倾斜的供给体制;形成多元化的供给格局;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必要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2.
王树 《科学决策》2008,(10):190-191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进行的。而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府一直处于财政缺位状态。在制度内财政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政府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即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美国、日本、韩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政策比较符合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在总结美日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多中心理论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改革与战略》2006,(6):167-168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公共物品治理的多中心理论为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其合理选择是构建农村公共物品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政府应该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但是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很多弊端。本文分析了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渠道,并且指出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应该承担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文章通过对河北省现状的实地调查,指出了当前河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和构建一套新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以期对河北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的略施为最终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提供了一治本之策,而其首要着力点在于农村公共物品的持续有效供给,个中因由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配套;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政府公共机构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内部而非社会利益的标准或目标,即内在性问题,导致了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公共物品的高成本和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问题等。文章认为,克服内在性问题,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应该在改革政府、引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一、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 传统的观点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惟一提供者。但是公共物品供给的短缺及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低效率,已使人们对政府是惟一提供者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不仅仅是公共物品所具有的市场失灵的特点,制度供给的不足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相似文献   

10.
顾剑华 《乡镇经济》2009,25(1):38-41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我国各区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并且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中,文章提出了省级政府的“双角色主体”假说,即省级政府一方面要发挥“接力者”的角色,负责将中央政府有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与资金安排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其他地方政府;另一方面,省级政府还要承担“供给者”的责任,不仅要对中央政府的公共品决策进行本地化的修正,还要及时应对本地居民有关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变化调整。运用山东省的数据资料证明了“双角色主体”可以确保农村公共品充足供给以及在当前“接力者”要优于“供给者”,但未来后者会日渐重要的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的责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新轩  武琼 《乡镇经济》2009,25(2):54-58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和免征农业税的实行,学界再次关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并围绕它展开争论。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阐述,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缺失。认为在构建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政府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法规制度——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科学的决策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等,其次在制度的执行上,要根据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外溢特点和受益范围,在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的基础上,实践中央、地方、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发展的滞缓,已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的原因及其后果,旨在引起对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进一步重视,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辉 《特区经济》2006,213(10):155-156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然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党和政府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客观要求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育红 《特区经济》2007,(12):151-152
市场经济中效率是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基本准则,本文对地方性公共产品分权式供给的效率优势作了分析,指出地方政府在供给公共产品上具有资源配置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还具有溢出效应,并认为在分权体制下通过地方自治方式确保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优先权和自主权等可以保证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供给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转轨时期政府财政卸责任为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为 《乡镇经济》2005,(5):7-11
本文以1994年为分界点,考察了转轨时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行为,我们发现,在整个期间政府存在财政卸责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税收改革的缘故,在税制改革中,上级政府将税收收入与地方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以层层分包的方式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最终推给了基层乡镇政府,乡镇政府部门在收入少,支出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制度外的产品供给方式,费用则由当地农民承担。在整个过程中,存在首政府导层卸责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与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问题是容易产生不足不同,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问题主要是低效率的问题。通过与萨谬尔森条件比较,发现在经济人政府假设下软预算约束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过多;在硬预算约束时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过少;在效率问题上公共物品供给出现浪费或不足。  相似文献   

18.
李琦 《特区经济》2008,(12):179-180
对某市8356个个体的关于农村公共品需求特征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更偏好生产性公共品。收入约束和公共品供给缺乏配套和互补,影响了农村公共品需求。从提高供给效率出发,农村公共品需求的上述特征和影响因素,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物品边界变化及有效供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蕾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64-68
由于城市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使其成为"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传统观点认为由政府供给城市公共物品更有效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物品的边界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也就改变了政府提供城市公共物品的传统观点.这必然要求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也随之进行改变,从而实现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刘迪平  夏永祥 《特区经济》2008,228(1):124-125
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关键是解决其筹资问题,前提是正确配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事权和财权。由于实际过程中事权与财权的错位,导致了农民负担过重。本文通过重新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即事权),为合理配置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